問題詳情

28.小潔參加了學校的人際關係成長團體後,才發現有人際關係困擾的不只是自己,原來還有其他的小朋友也有類似的問題,因此感覺到自己並不孤單,而降低原有的焦慮。下列何種團體功能最切合小潔的經驗?
(A)希望感
(B)普同感
(C)利他性
(D)凝聚力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41176
統計:A(120),B(8096),C(109),D(277),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團體治療、自閉症、團體輔導的作用

用户評論

【用戶】Jamie Lu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在團體治療文獻中對於治療因素的共同描述是:「經由團體治療師、其他團體成員、和患者本身的行為,所產生的一種團體治療對患者情形況形成改善。」,的確如此,許多研究發現治療因素和結果之間有直接的關聯。一般而言,心理諮商專家們將Yalom (Yalom & Leszcz,2005)的十一種治療因素列為促成團體改變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慢慢的灌輸希望:相信諮詢師及團體的成效,也讓其他因子發生作用。  二、普同感:「原來別人有也會這樣」的感受讓個案不再孤獨。  三、提供資訊:資訊的交流與傳達讓個案有更多的資源。  四、利他主義:透過給予的過程及行為本身,提高自尊及有被需要之感。  五、家庭重視:重...

【用戶】(^(エ)^)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二、普同感:「原來別人有也會這樣」的感受讓個案不再孤獨。

【用戶】Jamie Lu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在團體治療文獻中對於治療因素的共同描述是:「經由團體治療師、其他團體成員、和患者本身的行為,所產生的一種團體治療對患者情形況形成改善。」,的確如此,許多研究發現治療因素和結果之間有直接的關聯。 一般而言,心理諮商專家們將Yalom (Yalom & Leszcz,2005)的十一種治療因素列為促成團體改變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慢慢的灌輸希望:相信諮詢師及團體的成效,也讓其他因子發生作用。     二、普同感:「原來別人有也會這樣」的感受讓個案不再孤獨。     三、提供資訊:資訊的交流與傳達讓個案有更多的資源。     四、利他主義:透過給予的過程及行為本身,提高自尊及有被需要之感。     五、家庭重視:重視個案原生家庭帶來不滿意的經驗,提供大量且具矯正的可能性,讓固著的觀點不停的被探索、及修.....看完整詳解

【用戶】(^(エ)^)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二、普同感:「原來別人有也會這樣」的感受讓個案不再孤獨。

【用戶】Jamie Lu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在團體治療文獻中對於治療因素的共同描述是:「經由團體治療師、其他團體成員、和患者本身的行為,所產生的一種團體治療對患者情形況形成改善。」,的確如此,許多研究發現治療因素和結果之間有直接的關聯。 一般而言,心理諮商專家們將Yalom (Yalom & Leszcz,2005)的十一種治療因素列為促成團體改變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慢慢的灌輸希望:相信諮詢師及團體的成效,也讓其他因子發生作用。     二、普同感:「原來別人有也會這樣」的感受讓個案不再孤獨。     三、提供資訊:資訊的交流與傳達讓個案有更多的資源。     四、利他主義:透過給予的過程及行為本身,提高自尊及有被需要之感。     五、家庭重視:重視個案原生家庭帶來不滿意的經驗,提供大量且具矯正的可能性,讓固著的觀點不停的被探索、及修.....看完整詳解

【用戶】(^(エ)^)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二、普同感:「原來別人有也會這樣」的感受讓個案不再孤獨。

【用戶】周瑩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團體諮商的主要效果包括可以讓成員獲...

【用戶】Elva英師108上岸!謝

【年級】大四上

【評論內容】Yalom團體療效因子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