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9《墨子.所染》:「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歎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通「畢」),而已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感嘆的內容,與下列何者近似?
(A)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B)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D)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簡單0.930205
統計:A(179),B(147),C(4758),D(31),E(0)

用户評論

【用戶】MingWei 上岸繼續考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A)「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荀子認為人的知識、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需要經過後天不停學習改造而獲得的。因此,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人要成為“知明而行無過”的君子,就要“(外在)博學而(內在)日參省乎己”。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 蓬昔日長在大麻田裏,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環境裏,得到健康成長。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第九講 格言精萃篇【染絲之變】【擇善而從】【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用戶】MingWei 上岸繼續考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A)「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荀子認為人的知識、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需要經過後天不停學習改造而獲得的。因此,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人要成為“知明而行無過”的君子,就要“(外在)博學而(內在)日參省乎己”。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 蓬昔日長在大麻田裏,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環境裏,得到健康成長。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第九講 格言精萃篇【染絲之變】【擇善而從】【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用戶】MingWei 上岸繼續考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A)「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荀子認為人的知識、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需要經過後天不停學習改造而獲得的。因此,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人要成為“知明而行無過”的君子,就要“(外在)博學而(內在)日參省乎己”。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 蓬昔日長在大麻田裏,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環境裏,得到健康成長。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第九講 格言精萃篇【染絲之變】【擇善而從】【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千里之行,始於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