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課程發展有不同模式。秦老師有一個生命教育課程,起源於學校學生的自殺事件,她融合自己得過癌症的經驗,再依據學生在課程中的討論、興趣與需要,進行養老院的參觀與服務,經過一學期之後,學生將此學習歷程紀錄下來,與學弟妹進行分享。這個課程秦老師並沒有事先根據課程綱要進行指標轉化、形成課程目標後再進行課程發展,而是根據實際的情況、真實的事件與學生的需要,在教學中逐步成形。請問這樣的課程發展模式較接近誰的觀點?
(A) 瓦爾克(D. Walker)
(B) 蓋聶(R. M. Gagne)
(C) 薛勒(J. G. Saylor)
(D) 龍渠(D. Rowntree)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23727
統計:A(6198),B(589),C(909),D(868),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3

用户評論

【用戶】YIIN:)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龍崔利(Rowntree)的自然模式-  以設計有效訂定模式為導向。四個步驟:一、確立目標:設計效標測驗二、設計學習:確定學習順序,選擇教材/視聽媒體三、評鑑:試驗與分析結果,運用與調證結果nnnnnnnnnn四、改良:檢討、修訂

【用戶】YIIN:)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情境模式乃勞頓(Denis Lawton)和史克北(M. Skilbeck)所倡導的課程發展模式,其主要的特點在於強調教育與其所處社會的文化情境和環境背景間之關係,認為教育不是處於社會的真空當中。基於此種認識,此模式特別強調課程設計或發展的核心要務,在於對學校所處社會情境和文化因素之深入分析。   史克北的課程發展模式亦是一種情境模式。史克北的課程發展步驟如下:   1.分析情境:包括分析學校所處情境的內外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學校的外在因素有:文化和社會的變遷與期望,教育系統的需求與挑戰,教材性質的改變,教師支持系統(如師資培育機構和研究機構)的可能貢獻,流入學校的資源。校內考慮之因素則包括:學生的性向、能力和教育需要,教師...

【用戶】鄧雅之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龍渠 D.Rowtree 課程設計:目的→發展經驗→評鑑→改進1.確認目的2.發展必要的學習經驗3.評鑑學習經驗達成目標之效果4.根據評鑑結果改進學習經驗,使其更能達成目標

【用戶】YIIN:)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龍崔利(Rowntree)的自然模式-  以設計有效訂定模式為導向。四個步驟:一、確立目標:設計效標測驗二、設計學習:確定學習順序,選擇教材/視聽媒體三、評鑑:試驗與分析結果,運用與調證結果nnnnnnnnnn四、改良:檢討、修訂

【用戶】YIIN:)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情境模式乃勞頓(Denis Lawton)和史克北(M. Skilbeck)所倡導的課程發展模式,其主要的特點在於強調教育與其所處社會的文化情境和環境背景間之關係,認為教育不是處於社會的真空當中。基於此種認識,此模式特別強調課程設計或發展的核心要務,在於對學校所處社會情境和文化因素之深入分析。   史克北的課程發展模式亦是一種情境模式。史克北的課程發展步驟如下:   1.分析情境:包括分析學校所處情境的內外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學校的外在因素有:文化和社會的變遷與期望,教育系統的需求與挑戰,教材性質的改變,教師支持系統(如師資培育機構和研究機構)的可能貢獻,流入學校的資源。校內考慮之因素則包括:學生的性向、能力和教育需要,教師...

【用戶】鄧雅之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龍渠 D.Rowtree 課程設計:目的→發展經驗→評鑑→改進1.確認目的2.發展必要的學習經驗3.評鑑學習經驗達成目標之效果4.根據評鑑結果改進學習經驗,使其更能達成目標

【用戶】裔穎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情境模式乃勞頓(Denis Lawton)和史克北(M. Skilbeck)所倡導的課程發展模式,其主要的特點在於強調教育與其所處社會的文化情境和環境背景間之關係,認為教育不是處於社會的真空當中。基於此種認識,此模式特別強調課程設計或發展的核心要務,在於對學校所處社會情境和文化因素之深入分析。   史克北的課程發展模式亦是一種情境模式。史克北的課程發展步驟如下:   1.分析情境:包括分析學校所處情境的內外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學校的外在因素有:文化和社會的變遷與期望,教育系統的需求與挑戰,教材性質的改變,教師支持系統(如師資培育機構和研究機構)的可能貢獻,流入學校的資源。校內考慮之因素則包括:學生的性向、能力和教育需要,教師...

【用戶】鄧雅之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龍渠 D.Rowtree 課程設計:目的→發展經驗→評鑑→改進1.確認目的2.發展必要的學習經驗3.評鑑學習經驗達成目標之效果4.根據評鑑結果改進學習經驗,使其更能達成目標

【用戶】

【年級】大三下

【評論內容】轉自Leslie Ou 高二上 (2017/08/22) 205瓦爾克(D. Walker) 寫實模式=自然模式,強調三要素:立場、慎思、設計。立場:教師個人對於課程所秉持的信念、價值觀。--可能同樣的單元,但不同教師呈現出不同風貌、意義與價值。慎思:根據自己的信念,去思考所需要的材料、考量後果、選擇方案......等設計:就...開始設計課程--就像寫教案時,有時不是先去寫目標,而是心裡自然會有對課程的想法,想要怎麼玩(立場),那我就想安排某活動、用某材料佈置情境&引起動機、評估是否可行(慎思),最後著手寫教案(設計),反而課程表定的目標是輔助用的轉自Ady Che 高二下 (2017/06/22) 58 技能領域1.辛普森Simpson知覺、準備...

【用戶】鄧雅之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龍渠 D.Rowtree 課程設計:目的→發展經驗→評鑑→改進1.確認目的2.發展必要的學習經驗3.評鑑學習經驗達成目標之效果4.根據評鑑結果改進學習經驗,使其更能達成目標

【用戶】N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整理上面老師們的解答+一點點個人資料~目標模式(泰勒模式):目標–選擇–組織–評鑑代表人物有惠勒(Wheeler, 1967)、柯爾(Kerr, 1968)、龍渠(Rowntree, 1982)、薛勒等人(Saylor er al., 1981)情境模式:史克北(Skilbeck)情境分析模式 :課程設計與發展置於社會文化架構中,學校教師藉由提供學生瞭解社會文化價值、詮釋架構和符號系統的機會,改良及轉變其經驗。分析情境–擬定目標–設計教與學的課程方案–詮釋及實施課程方案–評估及評鑑羅通(Lawton)文化分析模式:文化是一個社會的整個生活方式,應該透過教育將文化的重要部分傳遞給下一代,因此,要適當的選擇文化中的重要價值部分做為學校課程。Walker(1971)從Schwa...

【用戶】王韻雯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寫實模式(自然模式)(naturalis☆☆☆ ...

【用戶】快樂鼠鼠陪你游上岸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補充b選項:Gagne蓋聶的教學要件模式(屬認知取向教學法,融合行為主義與認知學派)◆8學習階層:依工作分析找出學生學習能力能達到的層次,前四期為幼兒期學得,後四期為學校學會的心智技能→任何學習都有一種最合理的學習順序,前面的學習是後面學習的先備條件訊號學習:古典制約學到的條件反應刺激-反應聯結:操作制約學到的低條件反應連鎖化:數個刺激-反應聯結串連成複雜行為語文聯結:數個單字(刺激)聯結形成整個意義(反應)多重辨別:辨別不同刺激,給予不同反應概念學習:具體概念(內在條件為辨別能力)、定義概念(內在條件為語文聯結)原則學習:數個概念聯結形成原則問題解決:運用概念、原則,解決問題◆2學習要件內在(學生學前心理):動機...

【用戶】Tsung Chirst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A) 瓦爾克(D. Walker)  → ★★★★ (...

【用戶】青魚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根據實際的情況、真實的事件與學生的需要,在教學中逐步成形。自然模式--瓦爾克(D. W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