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關於與陳伯之書,下列何者「錯誤」?(A) 「將軍松柏不翦,親戚安居,高臺未傾,愛妾尚在。」可證明梁武帝對陳伯之的確是:「屈法申恩,吞舟是漏。」(B) 「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其喻意同於「鍾儀幽

【評論內容】(C)「魚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譯:魚游在沸騰的鍋爐中,燕子把窩做在帳幕上。比喻:隨遇而。→該改為:處境極其危險

【評論主題】35.賴老師想透過社區服務,培養中學生的責任感。賴老師應採用下列哪些策略?甲、早些傳達社區服務的要求乙、建立監督學生工作的程序丙、檢核學生的社區服務歷程丁、嚴格規定社區服務的時間戊、密切監督學生的工作

【評論內容】

建立自我概念 (Self concept) 時,便可訓練責任感。我們可以從責任感的兩個層面去訓練:建立孩子對責任感的「認知」和「認同」,以及建立實踐責任的動力和決心。

一、建立孩子對責任的認知和認同

直接講解或利用故事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責任

要建立孩子對責任的「認知」,可通過「直接教導」、清楚指示和「有關的故事」,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

「引導式的問題」容易讓孩子分享故事人物對家人、朋友和社會負上的責任,並理解沒有履行責任的後果,有助潛移默化地教導孩子認識自己的責任

2. 讓孩子學習自主

家長可提供機會,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和選擇」,有助他「認同」自己的行動,促使他承擔責任。

例如:孩子溫習時,可讓他決定自行溫習哪部分,哪部分需...

【評論主題】33.曾老師教學時重視外在環境對學習的影響,而在教學過程中則常對學生的學習提供 回饋,並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量。這屬於下列哪一種教學設計取向?(A)人文主義(B)人本主義(C)行為主義(D)認知主義

【評論內容】

人本主義:學習是人的自我實現,是個人發起的活動。

行為主義:學習是刺激和反應/觀察與模仿,強調外在環境影響個體學習的重要性。

認知主義:學習是認知結構改變的歷程;是將外在事物的關係內化為認知結構。

題幹說「重視外在環境對學習的影響」,所以要選(C)行為主義。

【評論主題】教師以系統減敏感法來協助大明放鬆身體,進而克服考試焦慮。這是應用下列哪一種方法?(A)古典制約的交互抑制(B)社會學習的觀察學習(C)操作制約的增強原理(D)操作制約的消弱原理

【評論內容】

古典制約學習

受試者處於被動

產生反射的動作

反應是引發出來的

反應後沒有酬賞

使新的刺激可以控制舊有的反應

操作制約學習

受試者處於主動

產生自主性反應

反應是自動產生

反應依賴酬賞的回溯作用

產生全新的反應

【評論主題】5.下列哪一種教學過程的教師指導性最高?(A)講解說明(B)討論發現(C)反覆練習(D)學生自評

【評論內容】

教師『主導』一切即講解說明

【評論主題】以社會建構主義為基礎的生涯諮商,所採取的諮商方法,屬於下列何者?(A)生涯決定(B)故事敘說(C)個人建構(D)認知訊息處理

【評論內容】

敘事治療(後現代諮商理論)

1.強調個案的生命故事

2.將案主的內在問題外顯化

3. 非指導式或灌輸,而是讓案主更清楚外在的環境因素是如何限制自己

問話方式說明如下

1.解構式問話:打開案主的問題包裝,瞭解案主是如何建構自己的內在故事

2.開啟式問話:使用假設語氣或他人觀點的問話方式

3. 較喜歡問話:你為何覺得這麼做對你是最有幫助的?

4.故事發展式問話:程序性的問話方式。

5.意義式問話:將新的知識內化成為人格的一部份

【評論主題】5.下列哪一種教學過程的教師指導性最高?(A)講解說明(B)討論發現(C)反覆練習(D)學生自評

【評論內容】

教師『主導』一切即講解說明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A)聯邦、郡、學區 

(B)州、學區、學校 

(C)聯邦、區、縣市 

(D)聯邦、州、地方學區 →美國

補充:

國家內容法國中央、大學區、省、鄉鎮芬蘭中央、地方日本中央(文部科學省)、地方(都道府縣、士町村)德國中央(聯邦教育與研究部)、地方(教育文化部)臺灣中央(教育部)、地方(縣市教育局)英國中央(教育與技術部)、地方(地方教育當局)中國中央(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地方(省級政府)

【評論主題】28.郭老師同時使用一份自編的「自我概念」自陳量表,以及一份教師對學生「自我概念」的標準化評定量表,量測學生的自我概念,然後計算學生分別在兩份量表得分間的相關。郭老師在收集「自我概念」自陳量表的何種效

【評論內容】

(A)內容效度:題目的「範圍」和「代表性」是對的

(B)區別效度:相同測驗測不同構念

(C)預測效度:厲害的模擬考其分數會與會考分數高相關

(D)聚斂效度:不同測驗測相同構念

題幹說郭老師同時使用

一份自編的「自我概念」自陳量表,以及

一份教師對學生「自我概念」 的標準化評定量表,量測學生的自我概念

所以有兩份給學生,測驗相同的構念

補充:

同時效度:一次給受試者填兩份不同的問卷,但這個問卷要測的構念是一樣的,看兩份結果是不是高相關

出處:SF Yu

【評論主題】9.李老師有鑑於學生對學習內容與概念不感興趣,乃從學生切身有關且感興趣的素材設計教案,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及成效。李老師組織教材的方式較符合下列何者?(A)心理組織法 (B)論理組織法(C)構念組織法

【評論內容】106年教師檢定中等學校-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第10題 有類似的題目10.姚老師在進行「牡丹社事件」的教學時,先講述當時事件發生的情況,再讓學生依 自訂主題去圖書館蒐集該事件的相關資料,而不是從歷史發展的脈絡去講述該事件。 他認為如此較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的學習成效也會較佳。姚老師的做法屬於 哪一種組織教材原則?

【評論主題】31. If you want to get a job with Taiwan Power Company, you need to _____ a test.(A) participate (B)

【評論內容】

participate in 參加

join in 參加

prepare for 準備

【評論主題】32.某縣之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之委員計有二十一人,則未兼行政職務之教師至少應該要有幾位?(A) 7 位 (B) 11 位 (C) 13 位 (D) 14 位

【評論內容】

教師法第 29 條

教師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學校有關其個人之措施,認為違法或不當,致

損其權益者,得向各級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提出申訴。

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之組成應包含該地區教師組織或分會代表及教育學者

,且未兼行政教師不得少於總額的三分之二,但有關委員本校之申訴案件

,於調查及訴訟期間,該委員應予迴避;其組織及評議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21 X 2/3=14

【評論主題】18.為了讓國中學生背會十二個月份的英文單字,吳老師要學生在課堂中將每一月份的 英文單字抄寫50遍後才能下課,然而考試成績卻是不理想。請問張老師最有可能犯 了下列何種練習原則的錯誤? (A)分散練習

【評論內容】過度練習會造成「報酬遞減」,學生會越來越疲倦。過度練習 :過度學習效應是由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H·艾賓浩斯提出的,主要含義是一個人要掌握所學的知識,一定要經常提醒自己通過反覆練習,才能得到鞏固。也就是指,人們對所學習、記憶的內容達到了初步掌握的程式後,如果再用原來所花時間的一半去鞏固強化,使學習程度達到150%,將會使記憶得到強化。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代內一代內代間兩代間向上流動低到高水平流動同個階層流動

【評論主題】24.英國「公學」(public school)是屬什麼性質的學校?(A)公立寄宿教育學校 (B)讓平民子弟就讀之免費學校(C)實施義務教育的小學 (D)為傳統的私立貴族學校

【評論內容】

16F的,有錯字唷!106特教應屆正取感謝

英國

中法戰爭(中產/文法學校)

勞師動綜(勞工/綜合)

貴公子(貴族/工學)→應修正為→貴公子(貴族/公學)

【評論主題】24.英國「公學」(public school)是屬什麼性質的學校?(A)公立寄宿教育學校 (B)讓平民子弟就讀之免費學校(C)實施義務教育的小學 (D)為傳統的私立貴族學校

【評論內容】

16F的,有錯字唷!106特教應屆正取感謝

英國

中法戰爭(中產/文法學校)

勞師動綜(勞工/綜合)

貴公子(貴族/工學)→應修正為→貴公子(貴族/公學)

【評論主題】14.由經濟暨合作發展組織(OECD)主辦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2018 年將增加下列何種測驗選項?(A)閱讀素養(B)科學素養(C)問題解決(D)全球素養

【評論內容】

2018年PISA增加「國際力」

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SA)自2018年起將增加「國際力」(global competence)。除評量閱讀、數學、科學能力之外,增加「全球素養」 (global competence)

OECD在最新PISA計畫中,將「#國際力」定義為:「在尊重人性尊嚴的前提下,個人擁有從多元觀點來分析全球與跨文化議題的判斷能力;能充分理解偏見如何影響對自我及他人的觀點、判斷與詮釋;能夠公開、合宜、有效率地與不同背景的夥伴溝通的能力。」

OECD提出「平等(equity)」、「和諧(cohesion)」、「永續(sustainability)」為國際力的三大指標,孩子是否具備理解國際新聞及分析議題的能力,將決定他面對全球化衝擊下的生活能力與職涯競爭力。

參考資料:http://m.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739112

【評論主題】34. Jessie is taking the afternoon _____ to see her mother in the hospital.(A) off (B) out (C) away

【評論內容】

(A) take off 休假 

(B) take out 拿...出去

(C) take away 拿走

(D) take in 接受

【評論主題】20.下列何者不會是存在主義教育哲學的內涵?(A)教學方法強調理性思考與認知(B)課程內容重視情感教育與生命教育(C)強調師生之間是「我-汝」(I-Thou)關係(D)主張教育在於幫助個人對自己的人生

【評論內容】

▲存在主義的基本論點

(一) 存在的自覺:【我】的存在,此一事實,千真萬確,不必也不可置疑。必須【我】的存在,先於一切,才能發揮【我】的本質。

(二) 存在的經驗:存在主義者認為完美的理論不能代替實際的人生。海德格的【瀕臨死亡的存在】、及沙特的【嘔吐的經驗】,都是把經驗當【我】主觀的事件。齊克果認為存在是經內心體驗以後的生活。

(三) 變易的觀念:存在是變動不居的,每一瞬息過去,存在已變多或變少。亦即存在不是永恆,所以要在存在的潮流激蕩中拋下定身的錨,是不易且可笑的。

(四) 重視個人的自由抉擇(D):齊克果以為人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有自由;而沙特特別重視個人的自由選擇,是決定其行為的主要原因。人類行為真正原因,是個...

【評論主題】5.下列哪一項敘述較符合刻板印象威脅(stereotype threat)的現象?(A)大家都說原住民適合唱歌跳舞,排灣族的小明卻喜歡木工甚於唱歌跳舞(B)來自低收入戶家庭的小福因為家庭缺乏資源,導致

【評論內容】keypoint小香認為數理是男生才能學得會的,每次考試都因為緊張或焦慮讓她的數理成績真的嚴重落後

【評論主題】37-38 為題組閱讀下文後,回答 37-38 題。李老師在歷史課上,除講授內容外,會教導學生一些記憶的策略,他認為適當的策略對學生習得學科內容有正面的效益。【題組】37.李老師的教學理念與做法,較屬

【評論內容】

(A)行為主義:重視學習的刺激-連結。

(B)認知主義:強調學習策略的運用。

(C)人本主義:強調學生的興趣,使其適性發展。

(D)建構主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

(A)行為主義取向:學習是『刺激-反應』聯結的歷程。重視外在環境對學習的影響,較忽略個體內在的心理活動

 

(B)認知主義取向:將學習視為演繹的歷程。認知理論致力於將學生學習的過程概念化,想要弄清楚信息是如何接收、組織、貯存和提取的。知識獲得被看成是一種心理活動,其中包括了學習者的內在編碼和組織工作。學習結果的檢驗靠最終的外在的作業和考試。

 

(C)人本主義取向:為學習者設置良...

【評論主題】33.何種教育行政制度兼具下述特性?λ 可以建立統一的教育標準λ 國家教育政策和政治理想易於實現λ 使全國教育事業,用一致的步調,實現同一的目標λ 可以根據國家的需要釐訂整個教育計畫,付諸實施(A)歐

【評論內容】λ 可以建立統一的教育標準λ 國家教育政策和政治理想易於實現λ 使全國教育事業,用一致的步調,實現同一的目標λ 可以根據國家的需要釐訂整個教育計畫,付諸實施 即『中央集權制度』

【評論主題】24.小喬是一位身心狀況不穩定的九年級學生,輔導教師在會談中詢問:「你在哪裡能得到安心與自在?請在腦海中想像一個圖像,並說明給我聽。」藉此了解小喬的「獨特世界」,以釐清他的需求與理想。這樣的做法屬於下

【評論內容】

在現實治療法中,工作員會運用WDEP的方法介入案主,WDEP是指需求(want)、行動(doing)、評估(evaluation)及計劃(plan)。

在需求階段,工作員需與案主探討個人內在的基本生理與心理需求,並分享個人內在的真正需求與感覺。

在行動階段,要將導引行為、改變行為成為具體的行為,重建總合行為的四個部分,使其能夠一致。

在評估階段,工作員須與案主評估所抉擇之行為的可行性,並確定所抉擇的行為是否能滿足自我內在的需求。

在計劃階段,工作員可與案主建立簡單、短小、獨立、立即性的計劃,使案主能按計劃作出改變的行為。

Key word:釐清需求與理想

【評論主題】3.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的「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乃透過網路評量測驗了解學生的學習落後點。就該評量測驗的目的而言,較屬於下列哪一種評量?(A)診斷性評量 (B)預測性評量(C)安置性評量

【評論內容】

(A)診斷性評量(diagnostic evaluation):

     定義:教學中,學生持續且不斷發生的學習困難原因。

     目的:鑑定學生學習困難和形成原因,提供補救措施。

(C)安置性評量(placement evaluation):

     定義:指教學前對學生所具備的的起點行為之評量。

     目的:1. 學生具備學習所必要的基本技能和知識的程度如何。

                 2. 確定學生已經精熟多少預定教學的內容。

                     →如果獲得上述 1 的條件,則必須實施(B)預備性評量(readiness evaluation),此評量是在教學前實施,評量內容包括要成功學習預定的教學所必要的基本技巧和起點行為,例如在學習算術四則運算之前,學生是否已...

【評論主題】32.某縣之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之委員計有二十一人,則未兼行政職務之教師至少應該要有幾位?(A) 7 位 (B) 11 位 (C) 13 位 (D) 14 位

【評論內容】

教師法第 29 條

教師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學校有關其個人之措施,認為違法或不當,致

損其權益者,得向各級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提出申訴。

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之組成應包含該地區教師組織或分會代表及教育學者

,且未兼行政教師不得少於總額的三分之二,但有關委員本校之申訴案件

,於調查及訴訟期間,該委員應予迴避;其組織及評議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21 X 2/3=14

【評論主題】7.王同學做完某標準化學科測驗後,想和該縣市八年級學生相比,此時最適合參照下列哪一種常模?(A)地區 (B)發展 (C)全國 (D)年齡

【評論內容】常模代表標準化樣本在測驗上實際表現的平均成績或中等水準

若是想和〝該縣市〞八年級學生相比,應該選擇地區性常模。

(A)地區:和地區性學生相比(B)發展:和同年齡組學生相比或同年級組學生相比

                發展性常模包含年齡常模與年級常模(C)全國:和全國性學生相比(D)年齡:和同年齡組學生相比

【評論主題】10.姚老師在進行「牡丹社事件」的教學時,先講述當時事件發生的情況,再讓學生依自訂主題去圖書館蒐集該事件的相關資料,而不是從歷史發展的脈絡去講述該事件。他認為如此較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的學習成效

【評論內容】教育的組織原則1.心理的組織(A):根據學生的興趣、經驗、能力、需要來組織教材2.論理的組織(B):依照教材自身系統做安排3.教育型組織:兼顧心理與論理的組織原則(C) (D)是誘答之錯誤選項

【評論主題】18.為了讓國中學生背會十二個月份的英文單字,吳老師要學生在課堂中將每一月份的 英文單字抄寫50遍後才能下課,然而考試成績卻是不理想。請問張老師最有可能犯 了下列何種練習原則的錯誤? (A)分散練習

【評論內容】過度練習會造成「報酬遞減」,學生會越來越疲倦。過度練習 :過度學習效應是由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H·艾賓浩斯提出的,主要含義是一個人要掌握所學的知識,一定要經常提醒自己通過反覆練習,才能得到鞏固。也就是指,人們對所學習、記憶的內容達到了初步掌握的程式後,如果再用原來所花時間的一半去鞏固強化,使學習程度達到150%,將會使記憶得到強化。

【評論主題】23.​今有一段文字如下: 道士問:「何術之求?」王曰:「每見師行處,牆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傳以訣,令自咒畢,呼曰:「入之!」王面牆不敢入。又曰:「試入之。」王果從容入,及牆而

【評論內容】(A)老殘遊記 → 劉鶚-譴責清末貪官(B)世說新語 → 劉義慶-紀錄文人雅士軼聞逸事(C)儒林外史 → 吳敬梓-諷刺科舉制度(D)聊齋誌異 → 蒲松齡-描寫鬼怪映襯世態炎涼

【評論主題】19.一名教師認為教育部在規定課綱時必須要把內容都規範地清清楚楚,而老師也應該好好遵循 課程的內容上完每一個概念,請問此教師的課程觀是屬於何種? (A)忠實觀(fidelity perspective

【評論內容】

一名教師認為教育部在規定課綱時必須要把內容都規範地清清楚楚,而老師也應該『好好遵循』課程的內容上完每一個概念→→→→→忠實觀

忠實觀:國家政策本位,忠於原貌

【評論主題】17.有一天,老師生氣地對著曠課率極高的小偉說:「你都不努力念書,長大以後能做什麼?」小偉回答:「有什麼關係,我爸學歷不高,光靠修理機車還不是賺很多錢。」上述對話最能呼應下列何者的觀點?(A)威里斯(

【評論內容】

(A)威里斯(P. Willis)的抗拒文化論比布迪爾(P. Bourdieu)的文化資本論更切合本題的意旨,理由如下: 1.題目中的小偉出身勞動階級,他的曠課率極高,顯現對學校教育的抗拒,他回答老師的話顯現對學校文化與價值的否定,認為學校所提供的知識技能與將來的工作無關,或自己將來要從事的工作根本無須從學校習得知識與技能。題目中對話所呈現的,比較符合威里斯(P. Willis)的抗拒文化論的論點:勞動階級青少年主動逃避學校所欲塑造的文化習性,藉以反抗學校文化與價值,並建構自己所衷心認同的文化。因此,他們的學校教育之所以失敗,有其主動形成的成分。

(B)文化霸權論(陳嘉陽教社p.186):新馬克思主義的一支,葛蘭西與伯恩斯坦同屬霸權再製論。葛蘭...

【評論主題】10.小哲跟老師說:「老師我最喜歡妳,等我長大要跟妳結婚!」老師笑著說:「謝謝小哲,但是等你長大老師已經老了。」小哲說:「沒關係,等我跟妳一樣老了,我們再結婚。」根據皮亞傑(J. Piaget)的認知

【評論內容】

皮亞傑(Piaget)認知發展四階段

1. 感覺動作期(0-2歲):(1)物體恆存 (2)延宕模仿

2. 前運思期(2-7歲):(1)思維不合邏輯 (2)不具守恆概念 (3)自我中心語言 (4)直覺推論 (5)泛靈論

3. 具體運思期(7-11歲):(1)守恆概念 (2)序列化 (3)類包含 (4)去自我中心

4. 形式運思期(11歲以上):(1)抽象思考 (2)反射性思考 (3)實驗能力

【評論主題】1.下列「 」中的字,讀音相同的是哪一選項?(A)「惴」惴不安/意外「墜」落(B)「傾」聽心聲/「頃」刻之間(C)喪權「辱」國/深耕易「耨」(D)親「戚」朋友/一團和「氣」

【評論內容】(A)「惴」ㄓㄨㄟˋ惴不安/意外「墜」ㄓㄨㄟˋ落 (B)「傾」ㄑㄧㄥ聽心聲/「頃」ㄑㄧㄥˇ刻之間 (C)喪權「辱」ㄖㄨˋ國/深耕易「耨」ㄋㄡˋ (D)親「戚」ㄑㄧ朋友/一團和「氣」ㄑㄧˋ 

【評論主題】24.英國「公學」(public school)是屬什麼性質的學校?(A)公立寄宿教育學校 (B)讓平民子弟就讀之免費學校(C)實施義務教育的小學 (D)為傳統的私立貴族學校

【評論內容】

16F的,有錯字唷!106特教應屆正取感謝

英國

中法戰爭(中產/文法學校)

勞師動綜(勞工/綜合)

貴公子(貴族/工學)→應修正為→貴公子(貴族/公學)

【評論主題】24.英國「公學」(public school)是屬什麼性質的學校?(A)公立寄宿教育學校 (B)讓平民子弟就讀之免費學校(C)實施義務教育的小學 (D)為傳統的私立貴族學校

【評論內容】

16F的,有錯字唷!106特教應屆正取感謝

英國

中法戰爭(中產/文法學校)

勞師動綜(勞工/綜合)

貴公子(貴族/工學)→應修正為→貴公子(貴族/公學)

【評論主題】24.英國「公學」(public school)是屬什麼性質的學校?(A)公立寄宿教育學校 (B)讓平民子弟就讀之免費學校(C)實施義務教育的小學 (D)為傳統的私立貴族學校

【評論內容】

16F的,有錯字唷!106特教應屆正取感謝

英國

中法戰爭(中產/文法學校)

勞師動綜(勞工/綜合)

貴公子(貴族/工學)→應修正為→貴公子(貴族/公學)

【評論主題】5.下列哪一種教學過程的教師指導性最高?(A)講解說明(B)討論發現(C)反覆練習(D)學生自評

【評論內容】

教師『主導』一切即講解說明

【評論主題】18.依據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論,國小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危機與發展關鍵是?(A)信任與不信任 (B)勤奮與自卑 (C)自我統合與角色混亂 (D)友愛對疏離

【評論內容】

艾瑞克森之人生發展危機八個階段

(1) 00-01歲,信任與不信任

(2) 01-03歲,獨立自主與羞愧懷疑

(3) 03-06歲,自動自發與退縮羞愧

(4) 06-12歲,勤奮努力與自貶自卑

(5) 12-18歲,自我認同與角色混淆

(6) 18-40歲,友愛親密與孤獨疏離

(7) 40-65歲,積極生產與自我頹廢

(8) 65 歲以上,完美無憾與悲觀絕望

【評論主題】某教師堅持依循教科書的內容進行教學,以達成預設的課程目標。請問,他的做法較偏向下列何種課程實施觀?(A)固定觀 (B)忠實觀 (C)締造觀 (D)調適觀

【評論內容】

某教師『堅持依循』教科書的內容進行教學,以達成預設的課程目標。→→忠實觀

【評論主題】國三的麗文在電視上看到非洲的難民,內心感到非常難過,她因此加入國際救難組織,從事助人的工作,以減輕她內心的不舒服。根據依森柏格(N. Eisenberg)的利社會道德推理(prosocial mora

【評論內容】

孫梓耘沒錯,你說對了!

想跟大家分享「100年青發」曾經有相似的題目,不是給錯的題目與答案唷!摩友們誤會了^^

【評論主題】國二的舒豪因為班上有兩位同學不願意和他一起打羽球,他就認為全班同學和所有的同儕都會排擠他。這種歸因的特性為下列何者?(A)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B)個人化(personaliza

【評論內容】

(A)合理化:個體對於某些不願接受之矛盾信仰、言論、想法、行為,以動機等,賦予合乎情理的解釋,以及勉強能被接受之理由,以掩飾的方式重新詮釋,藉由自欺的行為自圓其說,使其能說服自己或被他人接受,以獲得自我安慰。EX:酸葡萄心理,得不到的東西,說是不好的。 

(B)個人化:指外在事件與自己發生關聯的傾向。EX:小孩對父母說,我最討厭你們了,恨不得你們死掉,隔天父母車禍去世,小孩以為是自己造成的。

(C)理智化:在情感上讓自我脫離壓力事件,理智化通常不透過接受現實,而經由用有利於自己的理由來為自己辨解,將面臨的窘境加以文飾,通過這種方法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或處境,隱瞞自己的真實動機或境遇。

(D)過度類化:只注意到局部的部分或是活動,會把此作為全部的觀點去做出反應。EX: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評論主題】青少年可以開始運用抽象、邏輯的思考進行對事物的推理或判斷,這是屬於皮亞傑(J. Piaget)認知發展理論的哪一個階段?(A)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stage)(B)感覺動作期(se

【評論內容】皮亞傑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以下四個階段:1. 感覺動作期(0~2歲)1歲時發展出物體恆存性的概念,以感覺動作發揮其基模的功能。由本能的反射動作到目的性的活動。2. 前運思期(2~7歲)已經能使用語言及符號等表徵外在事物,不具保留概念,不具可逆性,以自我為中心,能思維但不合邏輯,不能見及事物的全面性。3. 具體運思期(7~11歲)能根據具體經驗思維解決問題,能使用具體物之操作來協助思考,能理解可逆性與守恆的道理。4. 形式運思期(11歲以上)開始會類推,有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按假設驗證的科學法則思考解決問題。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A%8D%E7%9F%A5%E7%99%BC%E5%B1%95%E8%AB%96

線上測...

【評論主題】一、【題組】⑴試述人體如何降低毒性物質對腦部組織的危害,並說明其機轉。(5 分)

【評論內容】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

【評論主題】【題組】 ⑶ Individual Transferable Quota(ITQ)

【評論內容】

「帶著走的能力」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上,學校還是要加強學生的課業

或許這就是學校的目的,但杜威主張以兒童為中心,教育無目的以上是自己解讀的

【評論主題】五、請描述 T 細胞受體複體(T cell receptor complex)和 BCR 複體(BCR complex)之組成分子與訊號傳遞(signal transduction)功能在細胞活化上之

【評論內容】

Selman社會認知論:

【友誼發展五階段】

(階段0) 暫時性玩伴 3-7歲

(階段1) 單方協助 5-9歲

(階段2) 公平氣氛下的合作 6-12歲

(階段3) 親密與相互分享 9-15歲

(階段4) 自主相互依賴 12歲以上。

【人際瞭解五階段】

(階段0) 自我中心未分化 3-6歲

(階段1) 主觀觀點 5-9歲

(階段2) 自我深思熟慮 7-12歲

(階段3) 相互觀點取代 10-15歲

(階段4) 深層與社會觀點取代 青少年-成人。

資料來源:黃德祥精要p64-67

【評論主題】1.教師對新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不熟悉時,可採取下列哪一種評量?(A)形成性評量 (B)總結性評量 (C)階段性評量 (D)安置性評量

【評論內容】“隨堂測驗與小考”應該是屬於形成行評量,不是診斷性評量

【評論主題】【題組】10.(A.B)16 = ( (11) )2= ( (12) )10。

【評論內容】

(A)布魯納(J.S.Bruner):發現學習

(B)奧斯貝(D.P.Ausubel):意義學習

(C)史金納(B.F.Skinner):操作制約

(D)瑞思(L.E.Raths):價值澄清法

【評論主題】社會學習論 觀察學習(A)班度拉(B)柯柏格

【評論內容】班度拉:觀察與模仿學習柯柏格:三期六段論

【評論主題】4. 提出人類的需求層次論含生理、安全、隸屬與愛、自尊、知、美、自我實現需求的是:(A)馬斯洛(Maslow) (B)戈爾福(Guilford) (C) 桑代克(Thorndike) (D) 維戈斯基

【評論內容】(A) 馬斯洛(Maslow):需求層次論(need-hierarchy theory)(B) 戈爾福(Guilford):創造能力在行為上表現的特徵有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C) 桑代克(Thorndike):練習律、準備律、效果律(D)維戈斯基(Vygotsky):鷹架理論

【評論主題】30.下列哪一種教育的「隱喻」(metaphor),比較能反映「精粹主義」(essentialism)的教育思想?(A)鑄劍 (B)生長 (C)接生 (D)撞鐘

【評論內容】教育即接生→蘇格拉底、孔子(理性主義).....(C)教育即塑造(捏陶)→華生、教育萬能、行為主義、經驗主義教育即鑄劍→精粹主義、教師教材本位.....(A)教育即撞鐘→禮記學記:重視學生提問及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先備能力.....(D)教育即叩鐘→重視學生的自發性(扣鐘大力→聲音越大)教育即生長→杜威(實用主義)、盧梭、福祿貝爾(自然主義).....(B)教育即雕刻→理想主義、因材施教、由外而內雕琢

【評論主題】33.在國中服務的佩珊老師,以「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有志者事竟成」等觀點協助某位受困於自我挫敗的學生,請問佩珊老師的協助處理方式與下列何種諮商學派的核心概念較為接近?(A)理性情緒行為治療學派

【評論內容】

在國中服務的佩珊老師,以「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有志者事竟成」等觀點協助某位受困於自我挫敗的學生,請問佩珊老師的協助處理方式與下列何種諮商學派的核心概念較為接近?

「自我挫敗」→→→非理性信念

【評論主題】30.李老師認為班上成績好的學生亦會有較佳的生活常規表現。前述現象是屬於哪一種效應?(A)霍桑效應 (B)月暈效應 (C)蝴蝶效應 (D)比馬龍效應

【評論內容】

霍桑效應:當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被觀察者時,而改變行為傾向的效應。

月暈效應:當一個人留給人的印象是好的時候,人們就會把他的言行舉止用好的角度去解釋,反之亦然。即所謂的「以偏概全」。

蝴蝶效應:指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個混沌的現象。

比馬龍效應:又稱自我應驗預言、與期待效應。期望什麼就得到什麼。

【評論主題】24.英國「公學」(public school)是屬什麼性質的學校?(A)公立寄宿教育學校 (B)讓平民子弟就讀之免費學校(C)實施義務教育的小學 (D)為傳統的私立貴族學校

【評論內容】

16F的,有錯字唷!106特教應屆正取感謝

英國

中法戰爭(中產/文法學校)

勞師動綜(勞工/綜合)

貴公子(貴族/工學)→應修正為→貴公子(貴族/公學)

【評論主題】73.下列何者主張個人不一定需要直接經驗,只要觀察楷模的行為結果,就可以獲得學習?(A)訊息處理論(B)社會學習論(C)頓悟學習論(D)方位學習論。

【評論內容】下列何者主張個人不一定需要直接經驗,只要觀察楷模的行為結果,就可以獲得學習?班杜拉:社會學習論

【評論主題】83.當事人中心治療法(person-centered therapy)是哪一位學者所創的?(A)羅傑斯(C.R.Rogers) (B)馬斯洛(A.H.Maslow)(C)皮亞傑(J.Piaget)

【評論內容】

羅傑斯(C.R.Rogers):

人本主義創始人。當事人中心治療法。其認為成功的教師(諮商員)須具備:(1)真誠一致 (2)無條件積極關注 (3)同理心

馬斯洛(A.H.Maslow):

人本心理學之父。學習不能靠外鑠,只能靠內發。

需求層次理論:(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愛與隸屬 (4)自尊需求 (5)求知需求 (6)美的需求 (7)自我實現

皮亞傑(J.Piaget) :

認知發展論。認知發展四個階段:(1) 感覺動作 0-2歲 (2)前運思期2-7歲 (3)具體運思期7-11歲 (4)形式運思期11歲以上

班度拉(A.Bandura) :

社會學習論。模仿:(1)直接模仿 (2)綜合模仿 (3)象徵模仿 (4)抽象模仿

【評論主題】8.提出需求層次論(need-hierarchytheory)的學者是誰?(A)Skinner(B)Maslow(C)Bandura(D)Weber

【評論內容】李安立志吃美食理安隸自知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