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15. 鄭老師帶領的班級將於6月20日畢業,其中有一名學生曾接受輔導室個別輔導,並被學校列為高關懷學生。根據《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學校最遲該於畢業以前多久召開評估會議,以確認該生是否列為轉銜學生

【評論內容】學生轉銜輔導級服務辦法重點法規4-2 原就讀學校應就前項名冊中之高關懷學生,於其畢業一個月前,召開評估會議,評估應否列為轉銜學生。但學生未畢業而因其他原因提前離校或未按時註冊者,應於離校或開學後一個月內為之。5-2 原就讀學校應於轉銜學生離校後,持續追蹤六個月。追蹤期限內確定現就讀學校者,原就讀學校應於通報系統通知現就讀學校進行轉銜輔導及服務;追蹤期間屆滿六個月,學生仍未就學者,原就讀學校應於通報系統通知所屬主管機關,列冊管理。6-1 現就讀學校於學生入學後,應於入學日起一個月內,逕至通報系統查詢入學學生是否為轉銜學生。6-2 依前項規定確認為轉銜學生者,現就讀學校經評估有必要者,應通知原就讀學校進行資料轉銜;原就讀學校應於收受通知之次日起十五日內,將轉銜學生之必要輔導資料及個案輔導資料轉銜表,以密件轉銜至現就讀學校。6-3 輔導資料之轉銜,應取得學生本人或法定代理人之同意書。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學生或其法定代理人主動請求轉銜輔導。 二、基於維護公共利益之必要,經學校主管機關同意。 三、基於保護學生生命、身體或健康之必要。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

【評論主題】40. 下列何種效度屬於標準參照效度(criterion-referenced validity)的一類?(A)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 (B)預測效度(predictive valid

【評論內容】效度種類

建構/構念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建構效度就是指測驗能夠測量到理論上的構念或特質的程度。易言之,就是指測驗分數能夠依據某種心理學的理論構念加以解釋的程度。

內容/專家/邏輯效度(content validity):指測驗內容的代表性或取樣的適切性。該衡量工具能足夠涵蓋主題的程度。從測量工具的內容來檢查,看看是否符合測量目標所預期的內容。(成就測驗)

效標關聯效度/標準參照效度:

同時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同時效度是指測驗分數與實施測驗同一時間所取得的效標之間的相關。想要預測某事情的結果或估計某種現存的行為或現象。以其他測量為標準(習稱效標),將測量結果與效標作一比較,若彼此相關程度愈大,顯示效...

【評論主題】49. 小兵的個性不穩定、易怒、且經常有衝動性憤怒及心情上的極端變化,顯現出邊緣型人格的特徵。根據客體關係理論的看法,小兵最有可能是在哪一個發展階段出現問題?(A)幼兒自閉階段 (B)共生階段(C)分

【評論內容】

⚠️ 若個體於分離/個體化階段未發展良好可能導致邊緣性人格或自戀型人格。

分離時遭母親抗拒➡️邊緣性(borderline)人格異常。特徵:情緒極端變化、不穩定、易怒、自我破壞、無法忍受焦慮。其人格特質為藉由二分法來遠離認為對自己不好的人,以減輕心理的壓力,保護脆弱的自我。治療方法:危機干預、提升個案自我覺察能力。沒有機會經驗分化➡️自戀性(narcissistic)人格異常。特徵:過度誇耀自己的重要性,爲了掩飾脆弱的自我;對他人傾向剝削的態度,有時會與他人產生寄生關係。治療方法:提升自尊、修補幼年時期的心理創傷。

【評論主題】47. 下列哪一種測驗工具最不會受到社會期待的影響,不容易讓受試者造假?(A)賴氏人格測驗 (B)國小學童人際經驗量表(C)兒童主題統覺測驗 (D)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

【評論內容】編造技術:主題統覺測驗TAT、羅氏逆境圖畫測驗。要受試者根據所得到的圖畫編造一套含有過去、未來和現在等發展過程的故事,從而衡鑑受試者人格特質的方法。個人面對圖畫所編造的故事,與其生活經驗有密切關係。

【評論主題】3. 擔任班長的明智成績很好,然而在美術方面的表現普通,但因為他平時表現優異,老師對他的印象很好,給他的評價可能高過於在美術表現更佳的同學,這是什麼現象?(A)月暈效應(halo effect) (B

【評論內容】(A) 月暈效應(halo effect):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主觀心理臆測,是在人際交往中對一個人進行評價時,往往因對他的某一方面特徵,掩蓋了其他特徵,從而造成人際認知的障礙。

【評論主題】下列關於生涯輔導的描述,何者不正確:(A)生涯輔導始於國小高年級 (B)生涯輔導從生涯選擇到生涯安置的過程(C)生涯輔導要重視個別化及適性化 (D)生涯輔導含選擇生活方式的過程

【評論內容】生涯發展課題基於九年一貫課程之精神,在使學生注重自我覺察、生涯覺察及生涯規劃第一階段為國小1~2年級,第二階段為國小3~6年級,第三階段為國中1~3年

【評論主題】28. 下列何種策略對於兒童自我控制的發展最有助益?(A)觀察學習(B)同儕壓力(C)替代性想法(D)延後享樂。

【評論內容】33.研究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發展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延後享樂(delayofgratification)──兒童必須在立即可得的小誘因(如一小顆軟糖)和經過等待之後才能得到的大誘因(如一大塊蛋糕)之間作選擇。關於這類研究的結果,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A)學齡兒童能夠自行運用分散注意力的策略(如遮住眼睛或誘惑物)來抗拒立即的誘惑(B)經過訓練,學齡兒童能夠以不真實的自我指導(如「我討厭軟糖」)來幫助自己維持決心,延長等待(C)在研究之前對兒童賦予特質的標籤(如「我聽說你是個有耐性的人」)無助於延長他們的等待(D)以此研究方法進行的長期研究顯示︰自我控制是一項相當穩定的特質

【評論主題】28. 下列何種策略對於兒童自我控制的發展最有助益?(A)觀察學習(B)同儕壓力(C)替代性想法(D)延後享樂。

【評論內容】

    兒童在五歲這個年紀,正在發展「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因此必須開始學習如何控制「慾望」,延遲獲得滿足的時間。但在這個過度階段,往往對於「慾望」的滿足,會有比較強烈的渴求,進而導致情緒起伏大,所以特別需要大人適當地引導。

    基本上,對於「獎勵品」的給予上,父母不需要過度的擔心,兒童並不會因為有獎勵品而變得依賴。只是,必須漸漸地延長給予的時間,透過延長給予的過程,讓兒童練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對於四至五歲的孩子而言,「慾望」往往不僅僅是物品,還包括想要「控制」大人。常常孩子吵著想要一個玩具,其實不是他真的非要不可,而是想要藉此達到「控制」大人的目的。

    如何幫助兒童延長滿足,這裡...

【評論主題】26. 運用DSM-IV-TR 診斷系統對兒童進行評估時,需注意?(A)前三軸有關症狀的診斷之重要性大於後二軸(B)以強調兒童目前的症狀為主,所以毋需考慮文化的差異(C)診斷的分類結果是獨立,不宜同時

【評論內容】五軸診斷 1.          第一軸:臨床疾患(指精神或心理疾患),可能為臨床關注焦點、以及患者因精神疾患而表現出顯著的痛苦而主動求醫之現象,用來報告各種疾患或狀況,唯人格疾患及智能不足除外[15]。常見的第一軸違常包括憂鬱、焦慮、躁鬱症、過動症、與精神分裂(2014年後改為思覺失調症)。 2.          第二軸:人格疾患及智能不足。常見的第二軸違常包括邊緣型人格異常、分裂型人格異常、反社會型人格異常、自戀型人格異常,以及心智遲緩智能障礙。 3.          第三軸:紀錄了一般醫學狀況,能以許多方式與精神疾患產生相關性[15]。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中風、腦創傷而可能導致精神異常。 4.          第四軸:用以紀錄現行患者的心理社會及環境問題[15]。通常診斷紀錄為簡潔扼要描述現行患者遇到的問題,如「人際關係不良」、「長期失業」.....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11. 以下哪一個實驗說明了操作性制約的概念?(A)巴夫洛夫的狗(B)史金納的白鼠(C)桑代克的貓(D)庫勒的黑猩猩。

【評論內容】

(A)巴夫洛夫的狗

古典制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夫洛夫的狗的唾液制約反射。狗能夠對食物自然而然的分泌唾液,此時巴夫洛夫將食物看作非制約刺激(US)、唾液分泌看作非制約反應(UR),並將兩者的關係稱為非制約反射。而如果在提供食物之前的幾秒鐘發出一些作為中性刺激(NS)的聲響,將會使得這個聲響轉變為制約刺激(CS),能夠單獨在沒有食物的狀況下引起作為制約反應(CR)的唾液分泌,兩者的關係則被稱做制約反射。

(B)史金納的白鼠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又稱工具性制約(instrumental conditioning),原理創始者為史金納(B. F.Skinner),最著名的實驗依據為史金納箱的大白鼠壓桿實驗。其實驗原理為將老鼠關進箱內,箱內設...

【評論主題】下列關於生涯輔導的描述,何者不正確:(A)生涯輔導始於國小高年級 (B)生涯輔導從生涯選擇到生涯安置的過程(C)生涯輔導要重視個別化及適性化 (D)生涯輔導含選擇生活方式的過程

【評論內容】生涯發展課題基於九年一貫課程之精神,在使學生注重自我覺察、生涯覺察及生涯規劃第一階段為國小1~2年級,第二階段為國小3~6年級,第三階段為國中1~3年

【評論主題】28. 下列何種策略對於兒童自我控制的發展最有助益?(A)觀察學習(B)同儕壓力(C)替代性想法(D)延後享樂。

【評論內容】33.研究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發展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延後享樂(delayofgratification)──兒童必須在立即可得的小誘因(如一小顆軟糖)和經過等待之後才能得到的大誘因(如一大塊蛋糕)之間作選擇。關於這類研究的結果,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A)學齡兒童能夠自行運用分散注意力的策略(如遮住眼睛或誘惑物)來抗拒立即的誘惑(B)經過訓練,學齡兒童能夠以不真實的自我指導(如「我討厭軟糖」)來幫助自己維持決心,延長等待(C)在研究之前對兒童賦予特質的標籤(如「我聽說你是個有耐性的人」)無助於延長他們的等待(D)以此研究方法進行的長期研究顯示︰自我控制是一項相當穩定的特質

【評論主題】28. 下列何種策略對於兒童自我控制的發展最有助益?(A)觀察學習(B)同儕壓力(C)替代性想法(D)延後享樂。

【評論內容】

    兒童在五歲這個年紀,正在發展「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因此必須開始學習如何控制「慾望」,延遲獲得滿足的時間。但在這個過度階段,往往對於「慾望」的滿足,會有比較強烈的渴求,進而導致情緒起伏大,所以特別需要大人適當地引導。

    基本上,對於「獎勵品」的給予上,父母不需要過度的擔心,兒童並不會因為有獎勵品而變得依賴。只是,必須漸漸地延長給予的時間,透過延長給予的過程,讓兒童練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對於四至五歲的孩子而言,「慾望」往往不僅僅是物品,還包括想要「控制」大人。常常孩子吵著想要一個玩具,其實不是他真的非要不可,而是想要藉此達到「控制」大人的目的。

    如何幫助兒童延長滿足,這裡...

【評論主題】26. 運用DSM-IV-TR 診斷系統對兒童進行評估時,需注意?(A)前三軸有關症狀的診斷之重要性大於後二軸(B)以強調兒童目前的症狀為主,所以毋需考慮文化的差異(C)診斷的分類結果是獨立,不宜同時

【評論內容】五軸診斷 1.          第一軸:臨床疾患(指精神或心理疾患),可能為臨床關注焦點、以及患者因精神疾患而表現出顯著的痛苦而主動求醫之現象,用來報告各種疾患或狀況,唯人格疾患及智能不足除外[15]。常見的第一軸違常包括憂鬱、焦慮、躁鬱症、過動症、與精神分裂(2014年後改為思覺失調症)。 2.          第二軸:人格疾患及智能不足。常見的第二軸違常包括邊緣型人格異常、分裂型人格異常、反社會型人格異常、自戀型人格異常,以及心智遲緩智能障礙。 3.          第三軸:紀錄了一般醫學狀況,能以許多方式與精神疾患產生相關性[15]。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中風、腦創傷而可能導致精神異常。 4.          第四軸:用以紀錄現行患者的心理社會及環境問題[15]。通常診斷紀錄為簡潔扼要描述現行患者遇到的問題,如「人際關係不良」、「長期失業」.....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11. 以下哪一個實驗說明了操作性制約的概念?(A)巴夫洛夫的狗(B)史金納的白鼠(C)桑代克的貓(D)庫勒的黑猩猩。

【評論內容】

(A)巴夫洛夫的狗

古典制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夫洛夫的狗的唾液制約反射。狗能夠對食物自然而然的分泌唾液,此時巴夫洛夫將食物看作非制約刺激(US)、唾液分泌看作非制約反應(UR),並將兩者的關係稱為非制約反射。而如果在提供食物之前的幾秒鐘發出一些作為中性刺激(NS)的聲響,將會使得這個聲響轉變為制約刺激(CS),能夠單獨在沒有食物的狀況下引起作為制約反應(CR)的唾液分泌,兩者的關係則被稱做制約反射。

(B)史金納的白鼠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又稱工具性制約(instrumental conditioning),原理創始者為史金納(B. F.Skinner),最著名的實驗依據為史金納箱的大白鼠壓桿實驗。其實驗原理為將老鼠關進箱內,箱內設...

【評論主題】19 Carstensen(1995, 1998)等人所提出的社會情緒選擇理論(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下列何者並非他們所發現的結果?(A)老人想獲得關於

【評論內容】社會情緒性選擇理論

什麼是社會性選擇理論

  社會情緒選擇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坦福大學的LauraL Carstensen教授,該理論最初是用來解釋老化中的悖論問題。由於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在生理和一些心理機能方面呈現下降趨勢,然而在情緒方面,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呈現簡單下降趨勢。許多研究表明,整個成年人階段情緒幸福度是上升的,即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情緒和幸福感保持穩定,甚至是提高了。研究者將這一現象稱作“老化的悖論(paradoxofaging)”。

社會性選擇理論基本內容

  時間知覺和社會目標是社會情緒選擇理論的核心概念。社會目標分為兩種功能範疇:一種是與獲得知識相關的社會目標,另一種是與情緒管理相關的社會目標。知識相關的社...

【評論主題】36 依貝克(Aaron Beck)憂鬱理論,下列何者屬於負向認知三角?(A)武斷推論(arbitrary inference)(B)負向生活事件(negative life events)(C)對個

【評論內容】

Beck負向認知三角:

1. 憂鬱症病人常採用負面的看法來看他自己:他自認是有缺陷的、不稱職的、有病的、或被剝奪的;因此,他是不受歡迎的、沒有價值的人,也就是說他傾向於低估自己、批評自己,相信他自己無法獲得幸福與滿足。→自己

2. 病人總是採用負面的觀點來解釋他目前的經驗;他容易認為外界對他有過分的要求或他所面對的是難以克服的障礙,他的遭遇不是失敗就是被剝奪。→世界

3. 憂鬱症病人對於未來充滿了總總負面的、悲觀的想法;他過份預期目前的困境及苦難將會持續停;當他要擔任一項工作時,他就預期自己將會失敗;對於問題,他容易想到無法解決;對於未來,就常認為是沒有希望的。→未來

例題:09.貝克認為的認知三元組是指個人用負面的方式來解釋那三方面?

(A)自己─世界─未來 (B)自己─他人─世界 (C)他人─世界─未來 (D)自己─他人─未來。

【評論主題】27 Holmes 與 Rahe(1967)之社會再適應評量表(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其主要內容不包括下列何者?(A)重大生活事件 (B)日常瑣事 (C)

【評論內容】社會再適應量表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 SRRS

 * 壓力(stress):有機體對干擾其平衡狀態及使其應付能力過度負荷的刺激事件,所表現出非特定的反應型態。

 * Thomas Holmes & R.H. Rahe發展出"社會再適應量表"(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 SRRS)。

 *Rahe以結婚為50個生活變動單位(Life-Change Units:LCU),

  列出人們可能經歷的生活變動事件,並計算個人某時期所承受壓力的量,

  發現重大生活事件與疾病之間存有微 弱 正面的關聯。

 

 SRRS

   平均值事件...

【評論主題】34 有關暴食症(bulimia nervosa)個案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A)因為吃得多,暴食症個案一定都是大胖子(B)暴食症個案在暴食發作時會失去控制,甚至經歷解離狀態,不知自己在吃什麼(C)暴

【評論內容】

依據第四版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IV)◆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A.拒絕維持體重於就其年齡和身高所應有的最低正常體重水準或以上(如體重下降導致低於預期體重85%以下)。BMI < 17.5 Kg/m2B.縱使已經體重過輕,仍強烈害怕體重增加或變肥胖。C.對自己的體重、身材之經驗方式有障礙、體重、身材對自我評價有不當的影響,或否認目前過低體重的嚴重性。D.在初經已經開始的女性病人發生無月經症,意即至少連續三次月經週期無月經。厭食症再以有無在吃後規律地從事暴食或掏空行為(意即自我誘導的嘔吐或不當使用瀉劑、利尿劑或灌腸)而細分為a.禁食型(Restricting type)b.暴食/掏空型(Binge-Eating/Purging type)。

◆暴食症Bulimia NervosaA.重複發...

【評論主題】28 在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MMPI)中,那種量尺可以測出案主是否有非典型且偏差態度的作答傾向?(A) L 量尺 (B) F 量尺 (C) K 量尺 (D) Cs 量尺

【評論內容】

MMPI有4個效度量表,用於鑒別不同的應試態度和反應傾向。如果在這些量表上出現異常分數,意味著其餘量表分數的有效性值得懷疑,包括:L、F、K。

  說謊分數(L):共15個題目,在此量表上分數較低,說明誠實、自信、富於自我批評精神。

  詐病分數(F):共64個題目,在此量表上得高分可能是蓄意裝病。回答不認真或真的有病,如妄想、幻覺、思維障礙等。

  校正分數(K):由30個對裝假敏感的題目組成,高K分可能表示或裝好的企圖,低K分可表示過分坦率、自我批評或裝壞的企圖,K分數用於校正某些臨床量表似可增加其效度。

  疑問分數(?):表示漏答,無法答或“是”“否”均作回答的題目數,超過30題則答卷無效。

【評論主題】14 下列那一選項是在說明「會談偏誤的驗證式偏誤(confirmatory effect)」?(A)心理師從對個案的一般性印象推論出其他的特質(B)心理師由先前的某種推論,誘導出支持其原本推論的訊息(

【評論內容】

確認偏誤(或稱確認偏差、證實偏差、肯證偏誤、驗證偏誤、驗證性偏見)是個人選擇性地回憶、蒐集有利細節,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資訊,來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或假設的趨勢[1][2][3],屬其中一類認知偏誤和歸納推理中的一個系統性錯誤。當人們選擇性收集或回憶信息時,又或帶有偏見地解讀信息時,他們便展現了確認偏誤。

這種偏見尤其顯見於帶有強烈情緒的問題和傳統觀念上。例如,人們面對情傷,大多難以割捨,會在反覆的情緒中來回擺盪掙扎,過程中不斷回顧並對自己給予合理的解釋與交代,直到身心得到平衡安頓為止。回顧與重新認知的過程會建構一個新的認知事實,它受到個人價值觀、家人或傳統社會的壓力、或宗教信仰等批判或趨避的影響,而傾向採取...

【評論主題】60. 小雲在弟弟出生後,覺得自己不如以往受到關愛,因此處處顯示表現自己無法勝任。請問上述例子屬於 Adler 提出的何種兒童偏差行為?(A)引起注意 (B)自暴自棄 (C)尋求報復 (D)爭取權力

【評論內容】

不販賣解答 低成本學習

學生不良行為的四種錯誤目標:

1. 獲得注意:當兒童沒有機會經由有益的貢獻來獲取的地位時,會轉而以「偏差行為」,有積極建設性(如:偏激的批評)、消極建設性(如:過於小心翼翼、刻意想成為模範生)、積極破壞性(如愛表現、搬弄是非)和消極破壞性(如:愛哭、無精打采)等以獲取地位。2. 尋求權力:若師長為採取鄭去的方式阻止兒童獲取注意的需要,或孩子長期處於批評與壓力之下,則孩子容易學會運用追求權力來反抗這些壓制。若他們無法控制情況,就會覺得自己無價值、不重要,因此嘗試重獲權力,由此獲得安全感。這類型孩子具攻擊傾向,其表現行為有積極性破壞(如發脾氣、公開挑釁)或消極破壞性(如不守規矩、倔強)等的行為。3...

【評論主題】42. 艾瑞克遜(Erikson)認為 12 歲之後的青少年期,會有缺乏生活目標,對生命價值與職業也較缺乏承諾的心理危機。此期亦屬皮亞傑(Piaget)認知發展的哪一個階段?(A)感官動作期(sens

【評論內容】

不販賣解答 低成本學習

Piager認知發展階段

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nStage:0-2歲

個體憑藉著感官器官,探索外界事務,藉以獲取知識的歷程。

1.憑感覺與動作以發揮其基模功能(以動作行為表徵外在世界)

2.由本能性的反射動作到目的性的活動

3.對物體認識具有物體恆存性概念

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nStage:2-7歲

尚未能作出合乎邏輯的思考,只能使用簡單的符號。

1.能使用語言表達概念,但有自我中心傾向

2.能使用符號代表實物

3.能思維但不合邏輯,不能見及事物的全面

4.有六項限制

(1)具體(2)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主義(4)集中(5)狀態對轉變(6)直接推理

具體運思期Concrete-operationnStage:7-11歲

對具體存在的事務進行合乎邏輯的思考。

1.能根據...

【評論主題】12. 下列哪一種工具,是用來收集與整理三代同堂家庭成員間的關係?(A)生活方式評估(lifestyleassessment)(B)家庭素描(family sketch)(C)家族圖(genogram

【評論內容】

家庭圖(Family genogram)理論:Bowen 相信,多世代的關係型態和跨世代的影響力,是了解目前核心家庭運作的關鍵。故Bowen 提出家庭圖(Family genogram),將至少三代的家庭狀態的記錄與資料畫成圖表,以了解現在問題的根源,並用以追蹤家庭中重複性發生的行為模式。線上測驗: /tfulltext-%E5%AE%B6%E6%97%8F%E5%9C%96bowen%E7%AF%84%E4%BE%8B.htm#99#ixzz5FGmTd5tU

【評論主題】4. 派頓(Parten)的研究發現,幼兒的社會性遊戲發展順序為(A)無所事事→單獨遊戲→旁觀的行為→平行遊戲→協同遊戲→合作遊戲 (B)無所事事→平行遊戲→旁觀的行為→單獨遊戲→協同遊戲→合作遊戲

【評論內容】

不販賣解答 最低成本的學習

社會性互動遊戲理論

Parten針對日本保育學校幼兒進行觀察,發現幼兒的社會性遊戲依序為:無所事事行為、旁觀的行為、單獨遊戲、平行遊戲、協同遊戲及合作遊戲,如下:

1. 無所事事行為(約2歲以前):到處走動、東張西望或靜靜坐在一旁,沒有做什麼特定事情。

2. 旁觀的行為(約在2歲以前):當其他孩子在玩時,幼兒只 在一旁觀看,偶爾與正在玩的幼童說話,但沒有參與遊戲。

3.單獨遊戲 (約在2歲至2.5歲):自己一個人玩玩物,與他n人沒有交談等任何社會互動。

4. 平行遊戲 (約在2.5歲至3.5歲):與旁邊的小孩子玩相同n或類似的玩具和遊戲,但他們彼此卻沒有進一步交談。

5. 協同遊戲 (約在3.5歲至4.5歲):與其他兒童一起玩,...

【評論主題】20 有一名國中生被綁架關在紙箱內,獲救後三星期了,他仍經常惡夢連連,情緒不穩定;只要看到紙箱,就呼吸困難,驚嚇萬分。近來他的成績明顯退步,開朗的個性也改變了,甚至常因小故與人衝突。根據DSM-5,他

【評論內容】

急性壓力症:

1.曾暴露在會引起極度害怕、無助或恐怖的創傷中→被綁架的情境

2. 事件後個案有解離症狀

3. 個案突然再度經歷事件→作惡夢,再度經歷

4. 個案逃避與創傷有關的刺激→逃避紙箱

5. 生理警覺性升高或焦慮增加→看到紙箱就焦慮

6. 症狀出現在創傷事件後的第一個月內→題目表示症狀出現在「獲救的三個禮拜後」

【評論主題】24 George Kelly 發展了一個治療取向來幫助個案重新建構自己,這種取向稱之為何?(A)角色扮演法 (B)性格腳本改變法 (C)敘事法 (D)固定角色治療法

【評論內容】

固定角色治療:

        George Kelly以其建構理論心理學(Construct Therapy Psychology)的理念為基礎,發展出所謂「固定角色治療」(Fixed Role Therapy),方法主要是依一組新的建構, 形成一個人特徵,當事人在治療師指導下先預演該被塑造的角色之後才開始扮演此角色,使當事人得以觀察自己和環境,主要目的在借此鬆弛當事人的認知建構。 「角色扮演就是在一個假設環境中,相當投入地模擬行動。」 要想對自己和別人有更清楚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及扮演的方式, 並儘量去體諒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角色扮演就是一種促使我們扮演他人角色, 以從中得領悟的一種良好的方法。

1.治療的目的:協助當事人藉著扮演預定中的角色來改...

【評論主題】22 G. Allport 強調的特則研究取向(idiographic approach)是指下列何者?(A)應該先研究一大母群,在從母群的通性中找到個人的相對位置(B)每個人都有其核心特質,所以要用

【評論內容】

Allport特則研究取向(idiographicnapproach):

1. n通則研究(nomothetic)是研究一大群個體,研究者試圖描述出母群在某特上的不同。

2. n特則研究(idiographic)重視個體獨特性。個案的172封信(Letters from Jenny)。

3. n特則研究著重各人所擁有特質的類型與組織,而不是在各特質上相對於他人的位置。

4. n特則研究的限制:難以將結果推論及他人

 

Allport特質理論:

  奧爾波特認為特質是概括的、個人化的決定傾向,個體對於環境一致而穩定的反應。特質是人格的基礎,是心理組織的基本建構單位,是每個人以其生裡為基礎而形成的一些穩定性格特徵。而奧爾波特的特質三個水平是把人格特質中的個人特質再進行...

【評論主題】21 那一位心理學家主張自我包含 "實際我" 與" 理想我"?(A) Carl G. Jung (B) Harry Stack Sullivan (C) Mar

【評論內容】

自我概念又可分成三部分:

1. 所觀察到的自我-自己所看到的自己

2. 真實的自我-透過臨床或測驗所評量到的

3. 理想的自我-我們期望自己要變成什麼樣的人

一個健康成熟的人,他的「自我概念」應當和他本身的實際情況,亦是他的「現實自我」(real self)相符合或接近。這表示他對自己有比較正確的印象。同樣的,他的「自我概念」也應當和其「理想自我」相接近,那表示他對自己本身的知覺和他希望的樣子相符合,也就是對自己感到滿意。

資料來源:http://khd.kcg.gov.tw/Attachment/000001_000588_000001/files/%E8%87%AA%E6%88%91(1).pdf

【評論主題】14 有些青少年因為友誼而常常聚在一起,久而久之,這些人對團體的認同愈來愈強,彼此之間的言行舉止也愈來愈相似。這種同儕團體稱之為何?(A)結盟(affiliation) (B)死黨(clique) (

【評論內容】聚群(crowd):團體較大  互動不頻繁  類似非正式的同儕團體

朋黨(clique):團體間互動頻繁或發展出較親密的關係

兩者的差別在於互動

幫派(gang):有從事非法活動

過去考題:99年諮商心理師人類行為與發展考題

40 在同儕團體中,朋黨(clique)與聚群(crowd)的主要差異是: (A)朋黨的組織較大  →較小(B)聚群成員的關係較親密  →較不親密(C)聚群是組織較鬆散的團體 (D)女生比男生重視聚群的成員身分 

【評論主題】12 由於處理訊息的能力有限,我們會採取某些策略來簡化複雜問題,例如忽略某些訊息或過度運用某些訊息,社會心理學家 Susan Fiske 和 Shelley Taylor 稱之為何?(A)捷思(heu

【評論內容】

認知吝嗇者指的是個體接收訊息時,不喜歡思考大多靠經驗及個人直覺,並運用許多認知捷徑來處理訊息。利用直覺判斷系統,以減輕認知的負擔

但為什麼不能選捷思啊?

【評論主題】11 小華和大雄在玩積木,小華專心搭橋、大雄專心蓋房子,兩個人會交換積木,也會對彼此的作品發表評論,但是沒有共同的目標。這在 M. Parten 的遊戲發展理論是屬於何種遊戲方式?(A)合作遊戲(co

【評論內容】

Parten社會互動遊戲理論:

Ø 論依社會性來分

1. n獨自遊玩──嬰兒兩歲以前的遊戲,純屬感覺與動作方面的遊戲。玩弄簡單的玩具和運動探索自己的身體,是遊戲的主要項目,故此時期稱為「感覺動作試驗」(Sensory motor-experimentation)的遊戲。嬰兒期的遊戲以「獨自娛樂」為主,是所謂的「單獨遊戲時期」。例如玩各種玩具,抓、捏、敲、咬、聞、聽等。n

2. n旁觀遊戲──本階段比獨自遊玩更進一步,兒童開始對週遭人事物感覺到好奇,進入直覺判斷時期。兒童喜歡站在旁邊看別人遊戲,被玩耍的小朋友和遊戲所吸引,惟生理機能控制能力仍未非常良好,加以對不熟悉的人事物怕生,是以藉由從旁觀看獲得愉快的情緒,但不願意參與...

【評論主題】23 下列有關「生涯類型論」何倫碼之「一致性」和「分化性」的概念描述,何者最不適切?(A)解釋一致性時,何倫碼的前兩個字母最重要;而解釋分化性時,首尾兩個字母的差距即界定了分化程度的高低(B)何倫碼類

【評論內容】

生涯類型論

一、理論

  Holland在1990年提出人格特質和職業選擇是息息相關的看法,他所界定的人格興趣類型可分成:實用型(Realistic)、研究型(Investigative)、藝術型(Artstic)、社會型(Social)、企業型(Enterprising)以及資料型(Conventional)等六種,並提出基本假設(林一真,2007,臧志剛,2006)。

Holland對個體的性格類別加以統計研究後,將個體性格類別區分成六大類,並配合性格類型,也相對的將工作環境分為六大類:務實型、研究型、藝術型(Artstic)、社會型、企業型以及資料型。

資料來源: http://www.vrrc.nknu.edu.tw/download_data.php?action=view_file&show_dod_no=1445483023 

二、指標

適配性(congruence)指...

【評論主題】10 下列有關學生輔導法的條文敘述,何者正確?(A)針對嚴重適應困難、行為偏差或重大違規的學生,學校宜提供發展性輔導(B)專科以上學校學生 1,500 人以下者,應置專業輔導人員至少 1 人(C)專業

【評論內容】

(A)針對嚴重適應困難、行為偏差或重大違規的學生,學校應提供處遇性輔導

第 6 條

學校應視學生身心狀況及需求,提供發展性輔導、介入性輔導或處遇性輔導之三級輔導。前項所定三級輔導之內容如下:一、發展性輔導:為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及適性發展,針對全校  學生,訂定學校輔導工作計畫,實施生活輔導、學習輔導及生涯輔導  相關措施。二、介入性輔導:針對經前款發展性輔導仍無法有效滿足其需求,或適應  欠佳、重複發生問題行為,或遭受重大創傷經驗等學生,依其個別化  需求訂定輔導方案或計畫,提供諮詢、個別諮商及小團體輔導等措施  ,並提供評估轉介機制,進行個案管理及輔導。三、處遇性輔導:針對經前...

【評論主題】1 下列理論,何者並未主張「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個體要學習外在的社會規範」?(A)佛洛依德(Freud)的心理分析論 (B)班度拉(Bandura)的社會學習論(C)斯金納(Skinner)的行為論 (D

【評論內容】

Chomsky假設人類生來就具有複雜的語言結構,這些結構組成了一個「語言獲得裝置」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這一組裝置是分析語言輸入的知覺和認知能力,也就是說如果 有適當的語言刺激,幼兒就能夠經由大腦的黑盒子,將吸收進來的語言加以整理,自然而且很  快地學會複雜的語言系統。先天論的觀點,學者們認為到目前仍是一種推論,這其中的假設也沒有事實根據,也很難具體完整的解釋幼兒如何複雜的獲得語言能力

出處:http://ying016.pixnet.net/blog/post/29196388-%E8%AA%9E%E8%A8%80%E7%9A%84%E7%99%BC%E5%B1%95%E5%92%8C%E5%AD%B8%E7%BF%92%E7%9A%84%E7%90%86%E8%AB%96

【評論主題】1 根據我國心理師法的規定,執業之心理師歇業或停業時,應自事實發生之日起幾日內,報請原發執業執照機關備查?(A)30日 (B)20 日 (C) 15 日 (D) 7 日

【評論內容】

心理師法第 11 條

nn

心理師歇業或停業時,應自事實發生之日起三十日內,報請原發執業執照機關備查。

nn

心理師變更執業處所或復業者,準用第七條關於執業之規定。

nn心理師死亡者,由原發執業執照機關註銷其執業執照。

【評論主題】21. 以下哪一位哲學家著有《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並且提出「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公平即正義」(Justice as Fairness)等

【評論內容】(D)桑德爾以在網絡上流行的哈佛大學公開課「正義」(Justice)和他1982年所著的《自由主義與正義的侷限》一書中對約翰·羅爾斯《正義論》的批評而聞名

【評論主題】23 下列何者為阿茲海默症的保護因子?(A)帶有 ApoE-4 對偶基因 (B)投入認知活動(C)素食 (D)帶有 GAB2 基因

【評論內容】(A) (D) 具有一對ApoE-4對偶基因會使阿茲海默症的危險性提高20%...另一種可能涉及阿茲海默症的基因是GAB2(引用《變態心理學二版》674頁)(B) 具有高程度認知活動的人,他們所出現的症狀會較少,也就是說,認知活動似乎可以保護潛在的神經生理障礙症免於表現(引用《變態心理學二版》675頁)

【評論主題】17 DSM-5 中,反應性依附障礙症(reactive attachment disorder)與失抑制社會交往症(disinhibited socialengagement disorder)共同

【評論內容】

 

反應性依附障礙

nn

A、對成人照料者表現出持續的抑制性的情感退縮行為模式,有以下2種情況:

1. 兒童痛苦時很少或最低限度地尋求安慰。

2. 兒童痛苦時對安慰很少有反應或反應程度很低。

B、持續性的社交和情緒障礙,至少有下列2 項特徵 

1. 對他人很少有社交和障礙反應。

2. 有限的正性情感。

3. 即使在與成人照料者非威脅性的互動過程中,原因不明的激惹、悲傷、害怕的發作也非常明顯。

C、兒童經歷了一種極度不充足的照顧模式,至少有下列1 項情況:

1. 社交忽視或剝奪,以持續地缺乏由成人照料者提供的以安慰、激勵和喜愛等為表現形式的基本情緒;

2. 反復變換主要照料者從而限制了形成穩定依戀的機會(例如,寄養家庭的頻繁變換)。

3. 成長在不尋常的...

【評論主題】13 我國 103 年 11 月 12 日公布的「學生輔導法」第六條明訂「學校應視學生身心狀況及需求,提供發展性輔導、介入性輔導或處遇性輔導之三級輔導」,請問針對適應欠佳、重複發生問題行為,或遭受重大

【評論內容】

高級中學學生輔導辦法已更名為高級中等學校學生輔導辦法,第4條內容如下:學校應視學生身心狀況及需求,提供發展性輔導、介入性輔導或處遇性輔 導之三級輔導。 前項所定三級輔導之內容如下: 一、發展性輔導:針對全校學生,訂定學校輔導工作計畫,實施生活輔導 、學習輔導及生涯輔導相關措施,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及 適性發展。 

二、介入性輔導:針對經前款發展性輔導仍無法有效滿足其需求,或適應 欠佳、重複發生問題行為,或遭受重大創傷經驗等學生,依其個別化 需求訂定輔導方案或計畫,以提供諮詢、個別諮商及小團體輔導等措 施,並提供評估轉介機制,進行個案管理及輔導。

三、處遇性輔導:針對經前款介入性輔導仍無法有效協助,...

【評論主題】9 曉咪相信,當感覺頭部不舒服時她的血壓是高的,當她吃了高血壓藥後,很快頭就不痛了;若沒有吃藥,頭痛就會持續整晚。下列那個模式可以解釋此現象?(A)心因性(psychogenic)模式 (B)常識(c

【評論內容】

常識模式(Common-Sense Model,nCSM):主要是檢視對於相關的急性情境引發害怕的訊息,也許會引導人們採取n健康促進的行為,如戒菸、開車時繫安全帶,強調以個人的觀點作為症狀檢視,n此訊息過程模式是建立於個人創造他們自己的「常識」來詮釋症狀與因應相關的n14n健康問題。

【評論主題】34 下列何者較不是職業興趣組合卡的功能?(A)提供一種結構化的生涯晤談技術 (B)提供豐富的觀察資訊(C)提供明確職業選擇的方向 (D)反映出個案內在的衝突

【評論內容】不販賣解答 讓大家用最低的成本學習以下資料擷取自:http://hscr.cchs.kh.edu.tw/upload/using.pdf一、職業組合卡的創始人:Tyler(1961)與 Dolliver(1967)二、職業組合卡在生涯諮商上的價值:1. 提供豐富的觀察資訊2. 提供一種結構化而又有效的生涯晤談技術3. 反應出當事人內在的衝突4. 適用對象廣泛

三、職業組合卡使用的步驟

1. 選排卡片

2. 卡片分類

3. 在喜歡的職業中按順序挑出六個職業

4. 計算當事人的何倫綜合碼

5. 填寫「我的生涯紀錄」

【評論主題】4 小芬應徵心理師工作,獲得三個機構的聘用通知,但小芬考慮了每個機構工作各有優缺點,實在難以抉擇,以致於連續失眠好幾晚。小芬的壓力是來自下列那一類衝突?(A)雙趨衝突 (B)雙避衝突 (C)趨避衝突

【評論內容】

多重趨避衝突:又稱雙趨避衝突、雙重正負衝突,是指面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目標,每個目標都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排斥力,而產生的衝突。

雙趨衝突:兩個目標都很想要,難以取捨

雙避衝突:兩個目標都不想要,卻又被迫擇一

趨避衝突:該目標有利也有弊,不知道是否該學擇

【評論主題】12 Mischel 與 Shoda 提出性格的「認知-情感」處理系統中有三個主要特徵,下列何者不是其中之一?(A)社會情境特徵會激發性格系統不同成分 (B)人的行為隨著不同情境改變(C)自我認知受環

【評論內容】

CAPS認知情感處理系統視

性格為認知與情感交互作用的系統。主要有三大基本特徵:

1. 各種認知與情緒的性格變項彼此複雜相連。→(D)

2. 關注社會情境。

3. 不同情境激發整體性格系統內不同的部分,人的行為會隨情境而改變。→(A)、(C)

因而得出的研究結論為:

1. 人會在不同情境展現不同行為。

2. 個體在特定類型情境中表現獨特而穩定的行為模式。

3. 不要把出自不同情境的反應平均起來。

出處:https://coggle.it/diagram/WkYmuqIXlwABC3nA/t/ch12%E7%A4%BE%E6%9C%83%E8%AA%8D%E7%9F%A5%E8%AB%96-bandura%E8%88%87mischel

【評論主題】19 某高二生會花很多時間寫信給政府機關的首長,批判他認為不公不義的事;他知道這已經造成生活上的困擾,但不寫信又會不舒服。家長帶他到精神科,他接受醫師的診斷,但他覺得藥物或心理治療都沒有幫助,不願意接

【評論內容】

不販賣解答,大家用最低的成本學習

病識感為個體對於本身疾病狀況之概念,其認知程度大致可分為四個層次:1.無病識感: 病患完全否認自己有病亦拒絕治療。2.部份病識感(partial insight):知道自己的狀況不對勁或承認自己有病,但做錯誤的歸因,不了解真正的病因。3.理智病識感(intellectual insight):理智上知道自己有病,且知道病因,但情感上無法接受,無法更深入掌握該情境或進一步做恰當的調適,缺乏治療的動機,對於治療態度為被動接受。4.真實病識感或情感性病識感(true insight/ emotional insight):了解病因,且有動機尋求協助,主動接受治療,對於影響疾病的生活習慣可主動積極改變。

來源:http://www.ttpc.mohw.gov.tw/?aid=508&pid=0&page_name=detail&iid=706&print=1

【評論主題】18 在心理衡鑑中評估個案接受心理治療的準備程度,若個案已經進入能夠覺察自己的問題,但尚未許下改變的承諾,依據 Prochasks 等人對改變的觀點,這可能顯示個案在心理治療的準備度處於那一個階段?(

【評論內容】

個案做改變的準備度

Prochaska、Norcross和DiClement(1994)指出6個改變階段:1醞釀前期(前深思熟慮期)、2醞釀期(深思熟慮期)、3準備期、4行動期、5維持期、與6終止期。

1.  醞釀前期(前深思熟慮期):於未來的六個月內尚未意識到自己有問題,未打打算採取行動。

個案還未能覺察其改變的需求,或還未想要做改變,處於這個階段的人,對他們的問題缺乏訊息,他們否認問題的存在,而且常常責怪他人或這個社會造成他們的問題。是其行為而不是人的問題。

2.  醞釀期(深思熟慮期):覺察到並開始想改變,於未來的六個月內打算採取行動但尚未採與。

個案覺察到而且接受問題的責任,他們開始想改變,但還未能作成改變的決定,害怕失敗通常讓個...

【評論主題】4 處於前語言期(prelinguistic phase)的嬰兒,顯現何種特徵?(A)主要以手語表達意見 (B)不會對語言產生特別興趣(C)可以分辨出母語裡所有的音素(phonemes) (D)逐漸學

【評論內容】

德國心理學家史登(W. Stern)將語言發展分兩個時期

包括前語言階段、語言發生階段前語言階段(準備期):此期分2個階段咕咕期(Cooling,約1到2個月出現):發出像鴿子般的咕咕聲,會有簡單的發音,稱為爆發音,嘗試發出各種單音,稱為發聲遊戲(Vocal Play)呀呀學語期(Babbling,約4到6個月後出現):此期是語言發展的基礎,如mama、papa,但此時期的發音不具意義10-13個月大時,幼兒處於語言發展的前語言期 (prelinguistic phase),是他們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字之前的時期。他們能輕易地區辨出說話似的聲音,所能感知的音素也比成人多樣。他們從一開始就能感之聲調線索,而且在7~10個月大時已能將別人的談話區隔為片與及類似字的單位。語言發...

【評論主題】3 都教授擔心他的實驗研究結果可能受到自變項之外的因素所影響。他所擔心的是研究設計上的什麼問題?(A)內在效度 (B)外在效度 (C)可能性水準 (D)驗證性實驗

【評論內容】

(A)內在效度(internalnvalidity):是指一個研究設計能正確說明研究結果,或呈現自變項與依變項之因果關係的程度。

(B)外在效度(externalnvalidity):指一個研究之研究結果能普遍推論到母群體或其他相類似情境的程度。

nnnn

(C)可能性水準:應是指「顯著水準」,是假設檢驗中的一個概念,是指當原假設為正確時人們卻把它拒絕了的概率或風險。它是公認的小概率事件的概率值,必須在每一次統計檢驗之前確定,通常取α=0.05或α=0.01。

【評論主題】24 行為學派治療師聚焦於要改變的標的行為,並評估其行為與先前事件及行為後果的關聯性,此種評估方式為下列何者?(A)階層分析(hierarchy analysis) (B)實境分析(in vivo a

【評論內容】

所謂行為的功能性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就是找出「前事(Antecedent)、行為(Behavior)、後果(Consequence)」

【評論主題】22 「哥哥是如此的優秀,我沒有他的聰明和好口才,我將來怎麼可能和他一樣考上法律系?」是屬於那一種特徵的生涯干擾信念?(A)錯誤的因果推論 (B)自欺欺人(C)對結果災難情緒的誇大 (D)單一標準的自

【評論內容】

Krumboltz〈1983〉列舉七項「麻煩信念」的特徵

一、錯誤的推論:具有三種特性 1.一致性 2.特殊性 3.普遍性

二、單一標準的自我比較:只選擇單一標準或特定的參照團體來做比較。

三、對結果災難情緒的誇大:個人情緒低落的原因不是由於發生的什麼事,而是那件事引發了什麼想法。例如:「就是因為我能力不夠,才會失敗。」

四、 錯誤的因果推論:「倒果為因」也是一種麻煩信念。

五、擇善固執:對於訊息的接收,不僅要正確,更要從點到面都顧及到,才不至於一意孤行,堅持到底。

六、因小失大:高估小缺點,讓許多好的生涯機會擦身而過。

七、自欺欺人:不敢面對或承認事情的真相,而找其它不適當的理由搪塞,常常會弄假成真。

引用:http://blog.x...

【評論主題】36 在情境不明確時,人們會傾向做出符合刻板印象的歸因,此現象心理學家 Thomas Pettigrew 稱之為何?(A)情境歸因 (B)捷徑歸因 (C)最終歸因錯誤 (D)方便歸因

【評論內容】

  從根本歸因錯誤更進一步來說,Thomas Pettigrew (1979)提出“最終歸因錯誤”的發生在於當內部團體成員:

(1)把負面的週邊團體的行為歸因於性格因素(比他們對待同樣的內部團體的行為更多歸因於性格因素)

(2)把正面的週邊團體的行為歸結於下面一種或多種的原因:

(a)一個僥倖或者特殊的例子

(b)運氣或者特殊優勢

(c)強烈的動機和努力

(d)環境因素

   這種雙重標準的歸因使得週邊團體成員實質上不可能擺脫不利於他們的偏見,因為他們的正面行動不被歸因於他們的性格而他們的失敗和缺點卻被用來反對他們。儘管研究記錄在某種程度上有各式各樣的結果,大多數研究還是支持Pettigrew的分析(Hewstone, 1990)。

【評論主題】30 在學業上具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的青少年,通常會將失敗歸因於下列何種因素?(A)內在、不穩定且普遍的因素 (B)內在、穩定且普遍的因素(C)外在、穩定且普遍的因素

【評論內容】

Ø 習得無助

  B. Weiner(1974)之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認為人對行為結果有尋找原因的傾向,而原因可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內部歸因認為此行為是由行為者個人因素所引發的,而外部歸因認為此行為是由外在因素所造成的,與行為者本身無關。歸因的三個向度是:

(一)控制點:內部、外部

(二)穩定性:穩定、不穩定

(三)可控性:可控、不可控。

  如將失敗歸因於內部、穩定、不可控時,會產生習得性無助感。

  依據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的創始人M. E. P.nSeligman (1991)的論點,習得無助感係指經過學習而得來的無助感,意謂著一種被動的消極行為,當人習得無助感時,他們通常會從三個角度來處理問題,也...

【評論主題】21 Hans J. Eysenck 提出的性格結構論,精神病質不包含下列何者?(A)憂慮的 (B)好鬥的 (C)衝動的 (D)固執的

【評論內容】

艾森克認為精神質獨立於神經質。它代表一種倔強固執、粗暴強橫和鐵石心腸的特點,並非暗指精神病。研究表明,精神質也可以用維度來表示,從正常範圍過渡到極度不正常的一端。它在所有的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得高分者表現為孤獨、不關心他人、心腸冷酷、缺乏情感和移情作用、對旁人有敵意、攻擊性強等特點。低分者表現為溫柔、善感等特點。如果個體的精神質表現出明顯程度,則易導致行為異常。艾森克認為精神質與神經質維度一起可以表示各種神經症和各種精神病。

【評論主題】3 J. DeLoache 認為兩歲半的小孩能夠用照片的線索找玩具,但是用縮小模型線索找玩具的表現就很差,是因為缺乏下列那一種能力?(A)空間表徵(spacial representation) (B

【評論內容】

前運思期

無法分辨外表與真實相關性:此期幼兒會認為物體外表就代表真實物體,如看見外表像披薩的石頭,就認為石頭就是可以吃的披薩,即未具雙重表徵能力。

根據有關幼兒符號象徵能力的研究,兩歲半組幼兒記得玩具在迷你模型屋中的隱藏處,但在試圖找出真實房間裡的大玩具的表現卻比三歲組幼兒差,這是因為兩歲半幼兒缺乏雙重表徵能力。

【評論主題】16 完形治療強調經驗循環的流動,下列何者為其形成與毀壞的順序?(A)感覺-覺察-動員能量-接觸-行動-滿足-消退(B)覺察-動員能量-感覺-接觸-行動-滿足-消退(C)覺察-動員能量-接觸-感覺-行

【評論內容】

完形的形成是一種循環過程,退縮→感覺→察覺→流動→ 行動→最後接觸→滿足→退縮n(破壞休息)。人的成長是不斷形成「完形」的過程,若有過去的事深身印在腦海中,無法n忘記,則很難形成新的「完形」,稱為「未完成的事」 (unfinished business)。 

來源:https://khd.kcg.gov.tw/Attachment/000001_000586_000001/files/%E5%AE%8C%E5%BD%A2%E6%B2%BB%E7%99%82(1).pdf

【評論主題】18 依現實治療的觀點,個人會選擇憂鬱,是因為他想要控制下列何者經驗?(A)焦慮 (B)生氣 (C)無力 (D)無望

【評論內容】

sharf(第四版)馬長齡等譯,p420,人們選擇憂鬱的四個原因1.藉由選擇憂鬱,可以讓憤怒得到控制

2.選擇憂鬱,以得到他人的幫助

3.選擇憂鬱,可以有不想做事情的藉口

4.選擇憂鬱可以得到控制他人的權力

【評論主題】3 Sue、Arredondo 和 McDavis(1992)以及 Arredondo 和她的同事們(1996)提出諮商心理師多元文化能力的三個層面為何?(A)知識、行為以及情感 (B)信念態度、知識

【評論內容】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第八版p26

nnSue、Arredondo 和 McDavis(1992)以及 Arredondo 和她的同事們(1996)已經發展出一套多元文化諮商所需具備的能力及標準的架構。其中有關於能力的部分包括三個層面:信念態度、知識以及技巧。

【評論主題】2 Hubble、Duncan 和 Miller(1999)回顧過去 40 年來的調查研究,發現影響治療成效的四個因素,下列何者不是其中的因素?(A)當事人 (B)治療關係 (C)諮商督導 (D)理論

【評論內容】

個人翻譯如下

1.     40%  client and extra-therapeutic factors (such asnego strength, social support, etc.) :當事人以及治療之外的因素

2.  30%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such as empathy,nwarmth, and encouragement of risk-taking) :治療關係

3.15%  expectancy and placebo effects 期望和安慰劑效應

4.  15%  techniques unique to specific therapies :理論模式與技術

【評論主題】29 下列那一種智力評估的工具,不適合用來測量一般 12 歲國中學生的智力?(A)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WISC-IV) (B)瑞文氏圖形理論測驗(SPM)(C)綜合心理能力測驗(CMAS)

【評論內容】

(A)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WISC-IV)

是種個別化測驗,用來測量6歲0個月至16歲11個月的兒童和青少年的智力。WISC-IV和其他各種魏氏兒童智力量表一樣,均包含多項分測驗,分別測量不同的智力因素。

(B) 瑞文氏圖形理論測驗(SPM)

適用的年齡範圍寬,從5.5歲~70歲,並且可用於一些生理缺陷者。測驗對象不受職業,國家、文化背景的限制,甚至聾啞人及喪失某種語言機能的病人,具有心理障礙的人也可以用。測驗既可個別進行,也可團體實施,使用方便、省時省力,結果解釋直觀簡單,測驗具有較高的信度與效度。在世界各國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C)綜合心理能力測驗(CMAS)

用來鑑別學生心理能力(認知能力)的表現,進而決定個別教育計畫。此測驗根據...

【評論主題】20 郝暐正與專業人員進行評估會談,當郝暐出現下列何種定向感喪失時,一般會被評定其病情已經相當嚴重?(A)對人的定向感 (B)對地點的定向感 (C)對時間的定向感 (D)對事件的定向感

【評論內容】定向感受損:定向感障礙先由對時間發生障礙開始,其次是地點,最後是人物,當疾病進展到中、後期,病患可能嚴重到完全失去定向感。

【評論主題】18 依據 Prochasks 的改變觀點,下列有關案主對諮商的準備度之評估,何者的描述較適當?(A)「應該是我媽媽來諮商,我沒問題」,案主處於深思熟慮(contemplation)階段(B)「我知道

【評論內容】

個案做改變的準備度

Prochaska、Norcross和DiClement(1994)指出6個改變階段:1醞釀前期(前深思熟慮期)、2醞釀期(深思熟慮期)、3準備期、4行動期、5維持期、與6終止期。

1.  醞釀前期(前深思熟慮期):於未來的六個月內尚未意識到自己有問題,未打打算採取行動。

個案還未能覺察其改變的需求,或還未想要做改變,處於這個階段的人,對他們的問題缺乏訊息,他們否認問題的存在,而且常常責怪他人或這個社會造成他們的問題。是其行為而不是人的問題。→(A)

2.  醞釀期(深思熟慮期):覺察到並開始想改變,於未來的六個月內打算採取行動但尚未採與。

個案覺察到而且接受問題的責任,他們開始想改變,但還未能作成改變的決定,害怕失敗通常...

【評論主題】33 有關廣泛性焦慮症(GAD)的敘述,下列何者最為正確?(A) GAD 個案擔心的事情種類與一般人類似,只是擔心程度過高(B) GAD 個案比一般人更常擔心更大災難發生(C) GAD 個案的擔心可以

【評論內容】

廣泛性焦慮障礙(英語: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是經常為小事而感到持續焦慮的狀態,這種焦慮與周圍任何特定的情景都沒有關係,而一般是由過度的擔憂引起。大部分人有時會感到焦慮,而長期的、不可控制的焦慮則使其成為一種障礙,廣泛性焦慮障礙患者會對很多事情感到擔心,並認為他們的擔心不可控制,典型的表現就是常常擔心自己或親人患病或發生意外,異常擔心經濟狀況,過分擔心工作或工作能力。nn廣泛性焦慮障礙的特徵主要包括:經常感到不安或興奮,難以集中注意力,易疲勞,易惹怒,並會遭到長期的肌肉緊張和失眠,作為對這種症狀的反應,許多人因此而形成了第二種焦慮——對焦慮的焦慮,害怕他們的症狀會使他們失去工作,疏遠配偶等。

由上述可知,GAD的患者所擔心的事情與一般人無異。

【評論主題】18 一般適應症候群(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模式主要在描述下列那一種現象?(A)副交感神經系統放鬆的表現 (B)心理性因應對身體在壓力下的反應之影響(C)因高度慢性壓

【評論內容】

一般適應綜合症包括三個階段:報警階段、抵抗階段和疲憊階段[2][3][4]。

報警階段(Alarm):在一個短暫的生理喚醒期中,軀體能夠有效行動並做好準備。如果應激源仍然保持,機體則會進入抵抗期。抵抗階段(Resistance):機體可以忍耐並抵抗長時間的應激源帶來的衰弱效應。疲憊階段(Exhaustion):若應激源持續時間長或持續強度大,機體則因資源消耗而進入疲憊期。

【評論主題】23 由於在最低社經階層居住的城市區域有最高的思覺失調症比率,關於思覺失調症的社會肇因假說(sociogenic hypothesis)和社會選擇理論(social selection theory)

【評論內容】

Ø 社會肇因假說:較高社經地位之人對待他們的貶低方式、低教育水準、缺乏獎勵和機會,可能對極低社經地位的人造成很大的壓力,使得這些有思覺失調症前置因子的個人很容易就發病。另一種說法是,這些壓力可能會有神經生物學的影響,例如這些孩子的母親在懷孕時營養較差,使得罹患思覺失調症的危險增加。但社經地位與思覺失調症的關聯有一致性的結果,難以因果論解釋。

Ø 社交選擇說:在發病的過程中,因為生病,使思覺失調症個案賺錢的能力受損而遷居到鄰近較貧窮的地區。

 

nnnnnn研究結果較支持社交選擇說而非社會肇因說。--變態心理學二版P408

【評論主題】21 導致思覺失調症的原因,不只考量神經生物的基礎,也需包括心理和社會環境因素。這種理論觀點為下列何者?(A)身心整合理論(psychophysiological integration theory

【評論內容】

素質-壓力模式

n1.素質:n-內在因素(基因遺傳、體質脆弱、易致病性)n-基因缺損、家族遺傳、大腦病變與損傷、腦n中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生理疾病的影響、n早年的成長陰影、特殊的氣質與人格特質等n等

n2.壓力:n-外在的事件(壓力源、壓力本質、抗壓程度)n-身體病痛、環境污染、重大失落/創傷事件、n課業壓力、父母管教、人際關係、身體外表、n情感困擾、生活瑣事等

【評論主題】10 青少年常因父母對談戀愛的阻撓產生不愉快經驗導致生理激動(arousal),又誤將這些生理變化解釋為對對方的愛。因此,更強化了伴侶之間彼此相愛的感受。這類型情緒體驗最適合用下列何者解釋?(A)詹姆

【評論內容】

1、詹姆斯朗格情緒論

但第一位提出具體理論者,為詹姆斯。一反往常的觀點,他主張接受外在的刺激後,人體是先有較繁雜的生理反應與行為變化,爾後才有情緒反應並予以表達。由此可知,刺激因子並非直接引起情緒的反應,而是在體內先使大腦皮質起作用。若中間缺少生理反應,或因為某種原因,排除生理反應,或者是延後生理反應,例如:發生神經末端麻痺、中風、癱瘓、藥物使用過度等現象,則情緒便不會出現或出現時間較緩。所以,神經的傳導和大腦在這個理論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常見的解釋此例子為:因哭泣而感到哀傷。若為以往的觀點,此想法為:因哀傷而哭泣。

2、坎農巴德情緒論

坎農巴德以兩個論點駁斥詹姆斯朗格的理論。其一,在不同的情緒下,...

【評論主題】7 完形治療的概念中,下列何者類似佛洛伊德的超我(super ego)角色?(A)優勢者(top dog) (B)劣勢者(under dog)(C)責任(responsibility) (D)覺知(a

【評論內容】

Perls 提出,在人的體內,存有自我優勝者(topdog)與其相反的劣敗者(underdog),前者很正義,很具權威也很完美,以“應該”“必須”等觀念來對個體作操縱與擺佈。由於勝利者和失敗者都在不斷掙扎,奪取控制權,這內在的矛盾與衝突,便對人造成一種持續不斷的折磨,極之痛苦。因此,完形治療即是要協助受導者,自覺有這兩個不協調部份的存在,尋求解決方法,將內在分裂情況改善,以求達到身心統整為一。

參考:http://blog.xuite.net/vla866/wretch/142882925-%E5%AE%8C%E5%BD%A2%E6%B2%BB%E7%99%82%E6%B3%95

【評論主題】45 學校調查處理校園霸凌事件時,為釐清事實,得請行為人與被霸凌人對質的條件,何者為非?(A)有教育及輔導上之必要(B)徵得雙方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同意(C)於第三者在場監督的場所(D)沒有勢力不對等的

【評論內容】

校園霸凌防制準則 第十五條

學校調查處理校園霸凌事件時,應依下列方式辦理:

1. n調查時,應給予雙方當事人陳述意見之機會;當事人為未成年者,得由法定代理人陪同。→(B)

2. n避免行為人與被霸凌人對質。但基於教育及輔導上之必要,經防制校園霸凌因應小組徵得雙方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同意,且無不對等之情形者,不在此限。→表示有教育及輔導上的必要,且沒有不對等的情形下,得請行為人與被霸凌人對質→(A)(D)

3. n學校基於調查之必要,得於不違反保密義務之範圍內,另作成書面資料,交由行為人、被霸凌人或受邀協助調查之人閱覽或告以要旨

4. n學校就當事人、檢舉人、證人或協助調查人之姓名及其他足以辨識...

【評論主題】24 小恩常以抗爭的方式面對父母,無論他們提出何種要求,一概加以拒絕。根據阿德勒的觀點,小恩的行為動機是?(A)博得注意(B)尋求報復(C)爭奪權力(D)表現無能

【評論內容】

學生不良行為的四種錯誤目標:

1. n獲得注意:當兒童沒有機會經由有益的貢獻來獲取的地位時,會轉而以「偏差行為」,有積極建設性(如:偏激的批評)、消極建設性(如:過於小心翼翼、刻意想成為模範生)、積極破壞性(如愛表現、搬弄是非)和消極破壞性(如:愛哭、無精打采)等以獲取地位。

2. n尋求權力:若師長為採取鄭去的方式阻止兒童獲取注意的需要,或孩子長期處於批評與壓力之下,則孩子容易學會運用追求權力來反抗這些壓制。若他們無法控制情況,就會覺得自己無價值、不重要,因此嘗試重獲權力,由此獲得安全感。這類型孩子具攻擊傾向,其表現行為有積極性破壞(如發脾氣、公開挑釁)或消極破壞性(如不守規矩、倔強)等的行為。

3....

【評論主題】38、( )有關 DSM-5 思覺失調類群及其他精神病症之診斷,DSM-5 對其原先在 DSM-IV-TR 的那一個診斷進行調整?(A) 妄想症(delusional disorder)(B) 短暫精

【評論內容】

變態心理學二版 P390

DSM-V診斷

關鍵改變

思覺失調症

1. 沒有亞型

2. 對負性症狀的描述更加詳細

3. 新增之活躍期診斷準則「症狀必須至少包含下列三個中的兩個:幻覺、妄想或解構語言」

4. 刪除之活躍期診斷準則「若幻覺或忘想內容怪異,僅須一個症狀」

情感思覺失調症

在不符合情感性症狀診斷準則(取代明顯的情感性症狀)的情況下,妄想或幻覺至少持續兩週。

妄想症

沒有改變

類思覺失調症

沒有改變

短暫精神病症

沒有改變

【評論主題】17、( )根據 Kahn 和 Byosiere(1992)組織中的壓力模式相關研究,下列何者最能預測壓力的身心反應?(A) 壓力事件的種類(B) 壓力的知覺或評估(C) 人際社會支持程度(D) 人格

【評論內容】

Kahn 和 Byosiere(1992)指出,在企業組織中研究有關工作壓力的問題時需考慮以下因素:

1. 壓力來源(工作與家庭)

2. 認知評估(包含個人特性和社會支持)

3. 壓力反應(生理與心理的反應)

4. 壓力結果(工作與家庭投入與滿足)

5. 成就滿足(成長發展)

【評論主題】38、根據規劃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預測行為最好的方式是觀察什麼?(A) 情緒(B) 過去行為(C) 想法(D) 行為意向

【評論內容】

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簡稱TPB)

是由Ajzen(1985)所提出。該理論是由Fishbein & Ajzen於1975年所提出的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簡稱TRA)演變而來的,理性行為理論主要用來預測和瞭解人類的行為。

根據TRA模型可知,個人表現出特定行為是受個人的行為意圖(Behavioral Intention)影響,而行為意圖則是共同取決於個人對此行為的態度(Attitude)與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同時研究指出態度與主觀規範之間也會互相產生影響。

由於TRA假定個體對於是否採行某一特定行為是出自於完全自願控制,其忽略了核心使用者所作的倫理道德決定,特別是個人特點被忽視。於是Ajzen(1985)增添第三個元素:認知行為控制(perceiv...

【評論主題】37、小張在臺灣的高速公路上開車,常常任意變換車道,只要前車開得慢一些,他馬上變換車道超車。小張聽說德國人相當守法,他到德國自助旅行時,怕違規被開罰單,在高速公路上從未任意變換車道。小張的行為符合下列

【評論內容】

(A) 訓諭式規範(injunctivenorms)

指的是個人知覺到其重要他人或團體是否贊成或支持個人從事特定行為的程度。

→因為知覺到德國人守法,因此不敢任意變換車道

(C). 去個人化

由於匿名責任分散,個人傾向傲慢,為所欲為,無視他人等反社會行為

(D). 團體極化

總認為最後結果是全體負責,所以最後決定趨向更保守或更激進,又可分為冒險偏移與謹慎偏移。

【評論主題】29、Markus 在自我基模的研究實驗中,是採用下列何種方法?(A) 投射心理測驗(B) 同儕評估(C) 人格大五因素分析(D) 反應時間

【評論內容】

Ø 自我基模(Self-shemas)

1.提出者:Markus(1977)

2. 定義:引導、組織自我訊息處理的知識結構。

3.獲得方式:我們透過人際互動發展出和自我有關的概括的知識結構;所以,自我概念也是概念的一種,而人活得自我概念的方式也和獲得其它事物的概念相同。

4. 作用:當我們遭遇新情境時,自我訊息會引導且組織新訊息。

5.   研究方法:「反應時間法」(responsenlatency),意即問受試者某類跟他們自己相關的問題(ex.勤勞或懶惰),他們可能回答「是」或「否」,並且同時測量回答每一題的反應時間。

6. 使用意義:Markus假設個體的基模會影響對訊息的處理。如果某人擁有此方面的自我基模,反應時間會較快。

【評論主題】當事人觀察諮商心理師在晤談過程中執行一項行動而得到增強,因而據此斷定執行同樣行為將得到增強,此符合下列那個原理?(A) 間歇性增強(B) 持續性增強 (C)替代性增強(D) 正增強

【評論內容】

替代性增強(vicarious reinforcement)

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重視個體的自主性,即使個體為親身體驗行為後的獎賞或懲罰,單靠觀察所見他人展現後的獎懲效果,也會學到何時何地該展現何種行為,也就是增強在楷模身上,同時間接增強在學習者身上,此為「勿須練習的學習」,透過注意(attention)保持(retention)再生(reproduction)動機(motivation)對學習者產生抑制一反抑制象徵性增強自我增強三種影響。

【評論主題】34 下列那一個論述為基進主義女性主義治療(radical feminists)與自由主義女性主義治療(liberal feminists)之間的差異?(A)憤怒是人們對社會壓迫的適切反應(B)個人即

【評論內容】

基進主義女性主義:

基進女性主義一過於強調性別因素的決定性,因而忽略了其他相關的歷史社會、文化等因素,因此對於實際上女性處境的探討掌握不夠深入。而她們所強調的女性文化之中,對於階級、族群等議題忽略,且其成員及分享的經驗也以白人中產階級知識女性為主,使得對於其他種族、階級和第三世界女性以及跨性別女性的處境有所忽略。

此外,主張男女分離的基進女性主義者,在反對父權制度的同時,過於將男人和女人分離,以及過度強調女性自身特質的優越性,造成女人始終都處在一種反叛的、異己性(otherness)的狀態,而視男性為邪惡,這樣的二分法,在實際上不能主打入男性的世界以達成改造社會的目的,反而會造成性別問題無法解決的僵局。

自...

【評論主題】31 對於性侵害加害者經常使用「再犯預防治療模式」進行治療,下列對於應用此模式最重要先決條件的描述何者正確?(A)治療者的認同與接納 (B)性侵害者有動機停止侵犯(C)性侵害者需先進行去勢手術 (D)

【評論內容】

Ø 再犯預防模式

1. 內在的自我管理

Brikman 等人(1986)說明在再犯預防中「自助-因應」之代償模式,個案被認為應該對問題解決負責,而非對問題的起因負責◦ 因此,強調自我管理,而非讓個案接受病患的角色,尋求醫療協助,順從醫療對問題解決的處方。其內涵包括:

A. 增加案主對其行為的覺醒

B. 使案主辨識自己的再犯歷程

C. 增加案主自我控制的能力

D. 助案主發展特殊的處理技巧

2. 外在的監督

有時候,性罪犯無法覺察其錯誤,我們應另尋方法增加社區的安全,因此再犯預防技術增加了外在的監督系統,特別是將此法運用在社區的繼續治療方案時,此系統有以下三個功能:

A. 增強監控犯罪前兆之效力

B. 有組織的監控網絡可幫助觀護人監...

【評論主題】89. 下列何者不是屬於嘉義縣的校園文化核心價值? (A)審美 (B)關懷 (C)尊重 (D)熱誠。

【評論內容】

不販賣解答 低成本學習

一、熱誠(Enthusiasm)n

(一)意義n

熱誠(enthusiasm)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巫石吉,2005)。熱誠n是熱心真誠的態度,除了是指積極樂觀、熱心服務,更應能勇於承擔、n堅持使命、真心誠懇的服務人群。 

(二)實施構面

n 1.勤樸(Diligence)2.誠信(Honesty) 3.愛鄉(Hometown-treasuring) 4.尊重(Respect)

二、關懷 (Caring)n

(一)意義

n1. 依據中文讀者文摘,關懷是一個人表現關注、有興趣,認為有n關連因而提出協助介入一件事,這件事對該人是重要的。n

2. 關懷的六大主題(Noddings,1992,引自李奉儒,2005):n

(1). 關懷自己:對自我的理解、探索與利益。

n(2). 關懷親密重要他人與週遭熟識者:從被關懷者的感受出n發...

【評論主題】18.教育工作者教導自律、展示積極傾聽的誠意、發出「我–訊息」而非「你–訊息」,並且教導一套六步驟的衝突解決方案。請問這是班級經營的何種模式?(A)行為改變 (B)團體生活和教室紀律 (C)果斷紀律

【評論內容】

不販賣解答 低成本學習

果斷紀律理論:

Canter和Canter(2001)的果斷紀律理論強調獎賞和懲罰的必要性,認為透過獎賞和懲罰的實施,可以減少學生不當的行為,同時能夠激發良好的行為,也反映了行為心理學的觀點。但實施獎賞和懲罰時,必須把握要領,避免落入無效的反應類型而前功盡棄。

團體生活和教室紀律:

由美國雷德與華頓柏(F. Redl;W. W. Wattenberg)提出, 主張教師可以運用團體動力的察覺來加強班級管理。他們認為動機是行為與衝突背後的基本原因。因此能夠了解學生的動機,教室的控制就成功了一半。其主要理念為:

1. 一個人在團體中的表現行為異於個人在獨處時。

2. 團體會創造出本身的心理動力(即團體動力)而影響個人行為,因此他們認為...

【評論主題】33. 「團體領袖給予員工較大自主權,員工可依自我之需求辦事,有較高的士氣與滿足感,但領導者與員工較為疏遠。」屬於 Halpin 組織氣候的哪一個類型?(A) 開放型氣候 (B) 父權型氣候 (C)

【評論內容】

組織氣候描述問卷:(OCDQ)用來對學校氣氛做客觀的評量。

校長行為有四:疏離、強調成果、以身作則、關懷

教師行為有四:阻礙、隔閡、工作精神、同事情誼

 

行為層面交叉而成的組織氣氛類型:

〈1〉開放型氣候:團體中呈現有活力、和諧的氣氛。個人與組織皆能滿足,員工行為具真實性。

〈2〉自主型氣候:成員有較大的主權,但與領導者較疏遠。

〈3〉控制型氣候:親密感低及工作導向為主。強調工作的最高成果。

〈4〉親密型氣候:成員之間親密感高,但缺乏有效管理,降低效率。

〈5〉管教型氣候:領導者事必躬親,成員士氣低,彼此難合作。

〈6〉封閉型氣候:成員彼此漠不關心,一片死寂。

線上測驗: /tfulltext-%E7%B5%84%E7%B9%9...

【評論主題】20 依據 Jacobs, Harvill & Masson(2010)的觀點,團體帶領者對 「雙重關係」的認知何者錯誤?(A)雙重關係自身並不具傷害性 (B)雙重關係有時是無可避免(C)利用性的雙重

【評論內容】

聯合治療(conjoint therapy)

  指的是個案接受某位治療師的個別治療,同時,接受另一位(或者兩位,如果有協同治療師的話)治療師的團體治療。

混合治療(combined therapy)

  指的是治療同時接受同一位治療師的個別治療與團體治療。特色如下:

(1)個別治療和團體治療是平等的搭檔。若團體是較短的,則個別為重。

(2)可以降低團體成員的流失率。

(3)開啟個別治療中從來不會浮現的領域

資料來源: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 Yalom (p419)

例題

8 以下對於混合治療(combined therapy)的敘述,何者較正確? (A)混合治療可明顯降低當事人的流失率 (B)混合治療中的團體領導者最好有協同帶領者 (C)採混合治療的治療者須注意維持自己...

【評論主題】16 第三次團體聚會即將結束的時候,一位成員突然提出想討論其個人有關的問題,從團體動力而言,下列領導技巧何者較適用?(A)澄清目的、中斷 (B)發問、摘要 (C)示範、自我揭露 (D)連結、訊息提供

【評論內容】

個人的想法:團體即將結束的時候不適合使用可能會延伸話題的技術,因此發問、自我接露以及連結等技術不適合在此時用來回應成員。

【評論主題】7 依據精神衛生法規定,諮商心理師若於晤談中發現當事人有傷害他人或有傷害之虞時的最妥善處置為何?(A)得要求醫療院所強制收容當事人,令其獲得安全保護(B)以保護當事人安全為優先,主動聯絡其保護人來處理

【評論內容】

精神衛生法 

第 41 條 嚴重病人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經專科醫師n診斷有全日住院治療之必要者,其保護人應協助嚴重n480n病人,前往精神醫療機構辦理住院。n前項嚴重病人拒絕接受全日住院治療者,直轄市、縣n(市)主管機關得指定精神醫療機構予以緊急安置,n並交由二位以上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之專n科醫師進行強制鑑定。但於離島地區,強制鑑定得僅n由一位專科醫師實施。n前項強制鑑定結果,仍有全日住院治療必要,經詢問n嚴重病人意見,仍拒絕接受或無法表達時,應即填具n強制住院基本資料表及通報表,並檢附嚴重病人及其n保護人之意見及相關診斷證明文件,向審查會申請許n可強制住院;強制住院可否之決定,應送達嚴重病人n及其保護人。n第二項之緊急安置及前項之申請強制住院許可,由直n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委託指定精神醫療機構辦理n之;緊急安置、申請強制住院之程序、應備文件及其n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評論主題】6 在進行個案研究而必須使用個案資料時,諮商心理師應如何處理最合適?(A)預先告知當事人,並徵得同意 (B)預先告知當事人,並告知可能的影響(C)預先告知當事人,並承諾會適當改變故事內容 (D)預先告

【評論內容】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諮商專業倫理守則2 諮商關係

2.3諮商機密

2.3.6.個案研究:若為諮商師教育、訓練、研究或諮詢之n需要,必須運用諮商資料時,諮商師應n預先告知當事人,並徵得其同意。

來源:https://www.yzu.edu.tw/admin/st/files/Counseling_Counseling/%E5%AD%B8%E7%94%9F%E8%BC%94%E5%B0%8E%E7%9B%B8%E9%97%9C%E6%B3%95%E8%A6%8F/%E5%8F%B0%E7%81%A3%E8%BC%94%E5%B0%8E%E8%88%87%E8%AB%AE%E5%95%86%E5%AD%B8%E6%9C%83%E8%AB%AE%E5%95%86%E5%B0%88%E6%A5%AD%E5%80%AB%E7%90%86%E5%AE%88%E5%89%87_1210.pdf

【評論主題】36 森田療法所強調的治療焦點為下列何者?(A)當事人的病因為何 (B)當事人的如其所是 (C)當事人的感覺想法 (D)當事人的自私執著

【評論內容】

森田療法強調根本無絕對的倫理觀或道德觀存在,只能歸原於「事實唯真」→如其所是

【評論主題】11.李校長宣稱他的領導方式是採權變領導,為了發揮權變領導效能它必須特別重視哪三種情境因素?(A)部屬關係、工作結構、社區環境 (B)部屬關係、工作結構、職位權力(C)部屬關係、科層結構、職位權力 (

【評論內容】菲德勒模型(the Fiedler model)

  伊利諾大學的菲德勒(Fred Fiedler)從1951 年開始,首先從組織績效和領導態度之間的關係著手進行研究,經過長達15 年的調查試驗,提出了“有效領導的權變模式”,即菲德勒模型。他認為任何領導形態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決於是否與所處的環境相適應。他把影響領導者領導風格的環境因素歸納為三個方面:職位權力、任務結構和上下級關係。

  (1)職位權力(position power)。職位權力指的是與領導者職位相關聯的正式職權和從上級和整個組織各個方面所得到的支持程度,這一職位權力由領導者對下屬所擁有的實有權力所決定。領導者擁有這種明確的職位權力時,則組織成員將會更順從他的領導,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

【評論主題】09.貝克認為的認知三元組是指個人用負面的方式來解釋那三方面?(A)自己─世界─未來(B)自己─他人─世界(C)他人─世界─未來(D)自己─他人─未來。

【評論內容】

Beck負向認知三角:

1. 憂鬱症病人常採用負面的看法來看他自己:他自認是有缺陷的、不稱職的、有病的、或被剝奪的;因此,他是不受歡迎的、沒有價值的人,也就是說他傾向於低估自己、批評自己,相信他自己無法獲得幸福與滿足。→自己

2. 病人總是採用負面的觀點來解釋他目前的經驗;他容易認為外界對他有過分的要求或他所面對的是難以克服的障礙,他的遭遇不是失敗就是被剝奪。→世界

3. 憂鬱症病人對於未來充滿了總總負面的、悲觀的想法;他過份預期目前的困境及苦難將會持續停;當他要擔任一項工作時,他就預期自己將會失敗;對於問題,他容易想到無法解決;對於未來,就常認為是沒有希望的。→未來

 

例題:09.貝克認為的認知三元組是指個人用負面的方式來解釋那三方面?

(A)自己─世界─未來 (B)自己─他人─世界 (C)他人─世界─未來 (D)自己─他人─未來。

【評論主題】34 下列那一個論述為基進主義女性主義治療(radical feminists)與自由主義女性主義治療(liberal feminists)之間的差異?(A)憤怒是人們對社會壓迫的適切反應(B)個人即

【評論內容】

基進主義女性主義:

基進女性主義一過於強調性別因素的決定性,因而忽略了其他相關的歷史社會、文化等因素,因此對於實際上女性處境的探討掌握不夠深入。而她們所強調的女性文化之中,對於階級、族群等議題忽略,且其成員及分享的經驗也以白人中產階級知識女性為主,使得對於其他種族、階級和第三世界女性以及跨性別女性的處境有所忽略。

此外,主張男女分離的基進女性主義者,在反對父權制度的同時,過於將男人和女人分離,以及過度強調女性自身特質的優越性,造成女人始終都處在一種反叛的、異己性(otherness)的狀態,而視男性為邪惡,這樣的二分法,在實際上不能主打入男性的世界以達成改造社會的目的,反而會造成性別問題無法解決的僵局。

自...

【評論主題】31 對於性侵害加害者經常使用「再犯預防治療模式」進行治療,下列對於應用此模式最重要先決條件的描述何者正確?(A)治療者的認同與接納 (B)性侵害者有動機停止侵犯(C)性侵害者需先進行去勢手術 (D)

【評論內容】

Ø 再犯預防模式

1. 內在的自我管理

Brikman 等人(1986)說明在再犯預防中「自助-因應」之代償模式,個案被認為應該對問題解決負責,而非對問題的起因負責◦ 因此,強調自我管理,而非讓個案接受病患的角色,尋求醫療協助,順從醫療對問題解決的處方。其內涵包括:

A. 增加案主對其行為的覺醒

B. 使案主辨識自己的再犯歷程

C. 增加案主自我控制的能力

D. 助案主發展特殊的處理技巧

2. 外在的監督

有時候,性罪犯無法覺察其錯誤,我們應另尋方法增加社區的安全,因此再犯預防技術增加了外在的監督系統,特別是將此法運用在社區的繼續治療方案時,此系統有以下三個功能:

A. 增強監控犯罪前兆之效力

B. 有組織的監控網絡可幫助觀護人監...